白语的体范畴研究——共时描写及历时溯源

¥66.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60859
  • 字数   280000
  • 中图分类号   H25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8
  • 印次   1
  • 出次   1
  • 出版时间   2025-04-01 00:00:0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煊 著

编辑推荐

跨语言的时体比较研究很多,单个语言的描写材料也不少,但迄今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中体范畴的专门研究还比较缺乏。本书从大理市美坝白语出发,并辅之以祥云县、洱源县和剑川县等地已有的和新调查的白语材料,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对白语中体这一语法现象做了细致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详细描写体标记的分布规律和语义,参考类型学的理论框架讨论白语体标记的性质,并将白语的体标记分为透视体、阶段体、动量体三大类。另外,研究还涉及语言接触和语法历时分析方法的探索以及跨语言语义演变比较,为结合语言类型学、历史语言学和语言接触学三者的综合性语言分析提供了有益的案例。

内容推荐

跨语言的时体比较研究很多,单个语言的描写材料也不少,但迄今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中体范畴的专门研究还比较缺乏。本书从大理市美坝白语出发,并辅之以祥云县、洱源县和剑川县等地已有的和新调查的白语材料,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对白语中体这一语法现象做了细致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详细描写体标记的分布规律和语义,参考类型学的理论框架讨论白语体标记的性质,并将白语的体标记分为透视体、阶段体、动量体三大类。另外,研究还涉及语言接触和语法历时分析方法的探索以及跨语言语义演变比较,为结合语言类型学、历史语言学和语言接触学三者的综合性语言分析提供了有益的案例。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 1.1 选题缘起 …………………………………………………… 1 1.2 研究问题 …………………………………………………… 3 1.3 文献综述 …………………………………………………… 5 1.4 研究思路 …………………………………………………… 18 1.5 白语概况 …………………………………………………… 22 1.6 美坝白语的音系 …………………………………………… 24 1.7 白语语法的五个特点 ……………………………………… 27 第二章 类型学视野下的白语体系统 ………………………………… 32 2.1 美坝白语的情状类型 ……………………………………… 35 2.2 美坝白语的阶段体 ………………………………………… 39 2.3 美坝白语的透视体 ………………………………………… 53 2.4 美坝白语的动量体 ………………………………………… 57 2.5 体标记的连用规律 ………………………………………… 60 2.6 美坝白语的体系统 ………………………………………… 62 第三章 美坝白语中时间、情态和体的关系 ………………………… 64 3.1 时间副词和体标记的搭配规律 …………………………… 64 3.2 情态助词和体标记的搭配规律 …………………………… 72 3.3 语气词和体标记的关系 …………………………………… 79 第四章 白语语法的历时研究方法…………………………………… 88 4.1 功能词的多功能性分析 …………………………………… 89 4.2 系统比较法 ………………………………………………… 91 4.3 语音关系分析 ……………………………………………… 94 4.4 语法演变机制 ……………………………………………… 94 4.5 语言比较材料简介 ………………………………………… 96 4.6 体标记来源及演变的分析步骤 ………………………… 112 4.7 白语体标记来源的七种可能 …………………………… 115 第五章 白语体标记的历时分析…………………………………… 117 5.1 完结体标记的来源及演变 ……………………………… 117 5.2 起始体标记的来源及演变 ……………………………… 140 5.3 进行体标记的来源 ……………………………………… 164 5.4 白语体标记的来源及演变机制 ………………………… 179 第六章 白语体标记语义演变的类型学意义……………………… 182 6.1 完整体和非完整体的语义演变路径 …………………… 182 6.2 白语体范畴类型学比较思路 …………………………… 185 6.3 汉语和白语趋向词“下”的语义演变异同 ……………… 188 6.4 汉语和白语趋向词“起”的语义演变异同 ……………… 196 6.5 “趋向词> 体标记”的类型学意义 ……………………… 198 第七章 结 论……………………………………………………… 201 7.1 研究发现及理论意义 …………………………………… 201 7.2 回顾与展望 ……………………………………………… 203 参考文献 ……………………………………………………………… 206 后 记 ………………………………………………………………… 220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60859
出版时间 2025-04-01 00:00:0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煊 著
字数 280000
中图分类号 H252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印次 1
出次 1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