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李昌镐是围棋界的一个奇迹!他的辉煌战绩使得他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本书讲述了他在一路走来过程中的感悟,通过本书可以了解李昌镐的围棋人生,并品味其深奥的“不得贪胜”的胜负哲学,挖掘才能与意志的力量,懂得行动相对迟缓的美学,学习世间万物变化的必须规律,领悟想赢必须学会舍弃的智慧。
李昌镐,出生于1975年,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1983年,时年八岁的李昌镐开始跟爷爷学习围棋,次年即被曹薰铉九段收为弟子。
李昌镐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即1 986年成为职业棋手,14岁时在韩国KBS围棋王战中首获冠军,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围棋冠军。其后创造了41连胜的佳绩,并击败老师曹薰铉九段夺得了国手战的冠军,展示了其过人的围棋天分。在围棋界,李昌镐被尊称为“石佛”,对局时无论形势是优是劣,喜怒不形于色,心理素质极佳,棋风厚实均衡,计算精准,其官子功夫号称“天下第一”。
引言 人生如棋,不得贪胜
第一章 成长
求胜——孩子的天性
愉快的童年源于父母的恩德
围棋盘上描绘的宇宙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让兴趣成为你的才能
赞美的效果与责备的效果
拜师学艺
韩国围棋界的第一号内弟子
所谓天才也不过如此
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踏入职业的门槛
第二章 拼搏
职业首战的胜利
成为决赛圈中的鱼
减少失误即为成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温故而知新—复盘的力量
强迫观念—一把双刃剑
残酷的实战课堂
突破瓶颈,首夺冠军
站在世界顶峰的期盼
迈向成熟的最高位战
站在巨人的肩上起飞
第三章 腾飞
让“均衡”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接受挑战,磨炼自我
“围棋不过如此,但我也只有围棋”
韩国围棋的全面崛起
前辈的关怀与鼓励
厚实中的敏捷
胜负师中的胜负师
人无完人,围棋之外的我只是渺小
克服压力,拒绝“魔咒”
国家荣誉重于山
第四章 危机
不断改变,探索而行
团队比“我”更重要
站在悬崖的边缘
掌握自己的节奏
高手对决重在心态
克服冲动,拒绝诱惑
最后决战和最强的瞬间
坚定意志,永不放弃
第五章 不得贪胜
无冕之王,白衣从军
学习高手们的成长之路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境
想起多刺鱼
一辈子一起吃饭的女子
读书悟道,学无止境
诚意待人,诚意待物
结束语 还没有结束的胜负
附录 李昌镐个人头衔和主要记录
我是李昌镐
大家好,我是李昌镐,
出生于1975年7月,全罗北
道的全州是我的故乡。
在三十多年前的一天,
我的母亲正在往饭桌上摆放
一家人的可口饭菜,一连串
几近惯性的熟练工序后,她
掀开锅盖,可是哪有什么饭
菜?只见一条蟒蛇蜷曲着如
同一盘粗线圈安安稳稳地趴
在锅里。母亲被吓得浑身颤
抖,直往后退,结果一脚蹬
空,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这
个搅扰母亲睡眠的梦预示了
一个生命的孕育,那就是我
。可是母亲梦到的不是飞天
的龙,也不是修炼千年的蛇
精,只不过是条再平凡不过
的蟒蛇,而这个也就是我的
胎梦了。
儿时的我是个再普通不
过的孩子,唯一可以拿出来
说的就是:我曾经参加过奶
粉公司举办的“全国优秀儿
童选拔大赛”。在这个大赛
上,我得奖了,不过这充其
量能够证明我是一个足够健
康的孩子,并没有赋予我任
何别的色彩。然而,当时间
的河水流至1981年,我走
进了“围棋”这个全新的世界
,而正是与围棋的相遇,使
我的人生开始踏上变化的波
涛,激流向前。
1984年8月,对我来说这
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
因为韩国当代最优秀的围棋
斗士—曹薰铉九段收我为徒
了,从此我们二人结下深厚
的师徒情缘。而两年后,也
就是1986年7月,我一脚踏
过职业级别的门槛,迈进了
职业棋手的行列。1989年
,我作为有记录以来最年少
的棋手赢得了国内比赛的最
高头衔。1990年,我再次
进入了围棋头衔争夺战的厮
杀中,而这次的对手,正是
我最为尊敬的,同时又是韩
国围棋界内最巅峰的棋手—
我的恩师。一番苦斗过后,
我获胜了。接下来的情况大
家应该不陌生了。1992年
,我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围棋
比赛冠军。1995年,通过
105名国会议员联名推荐,
我被冠以公益贡献者的美誉
,获得了免除兵役的殊荣。
可以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非常惭愧。我通过围棋有
了一些名气,在那段时间里
,围棋的发源地—中国和掌
控现代围棋版图的日本都在
韩国围棋面前败下阵来。如
果说我作为终生浸淫于围棋
的一个渺小的个体,曾经对
这个广大的世界和伟大的祖
国做出过一点贡献的话,那
么我想,以上这些就是全部
了。
时光的河流永不停息,
倏忽而过,转眼,今年已是
2011年,我也36岁了。在
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无
暇喘息,一刻不停、一步不
放松地跋涉在围棋这条路上
。人们习惯把那些将所有精
力都放在读书上,对周围事
物一概不闻不问的傻乎乎的
人戏称为“书痴”。而我除了
围棋之外,别的东西也是一
概不知,这样的话,我大概
可以被称为“棋痴”了。
在“围棋”这条路上前行
,那些带着“最早”、“最强”
、“最高”等夸张修饰语的名
誉,以及众人对我的关心和
期待如雪花般纷纷向我投来
。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我
通过这些得到的物质乃至精
神上的种种实惠。可我想说
的是,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
。能够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做
,并且能够做得好的事情,
这本身才是最高的封赏,对
此,我的内心充满感激,真
的深深感谢那些流淌过的岁
月。
最近几年我的事业进入
了瓶颈期,有的人看到我那
委靡的布阵气势,摇摇头说
:“李昌镐已经走过了事业
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了。
”对此,我不置可否。我只
想在这里做个假设,如果我
的职业是个推销员,那么在
36岁这个年纪,肯定会听到
许多人叫我“年轻人”。然而
围棋不是销售,在这个要不
断角逐胜负的世界,青春岁
月更如白驹过隙,二十几岁
精神和身体的顶峰时期会转
瞬即逝,这确实是让人无可
奈何。但是,作为一个平日
端坐在围棋盘前面,投入大
量时间研究战术,不时陷入
长考的棋手,在面对人们的
质疑时,我想在此回应一句
,那就是:我人生的大局现
在正进入转折点。从儿时便
谙熟“不得贪胜”的棋谚,此
时在我脑海中变得深刻了起
来。
我坚信:胜负并不是围
棋的全部,在超越胜负的上
一层,蕴藏着至高无上的价
值。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
,我开始思考着:如何通过
自己能够做到的,哪怕只是
一小步的实践来促进围棋这
项运动的大众化。现在围棋
普及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围
棋的特点决定了下围棋需要
很多时间和深刻的思考,而
这是现在的孩子们所不能忍
受的,他们更喜欢有直接感
官刺激的电脑游戏。所以围
棋的冷板凳有越坐越冷的趋
势。然而我们仍有希望,希
望的火星也不断在闪耀,比
如在以欧洲为代表的其他文
化圈,围棋热正在逐步高涨
。
围棋是人生的缩影,围
棋是凝结的宇宙。围棋给予
孩子们和成年人一样的权利
:虽然我是小孩,但是让我
们在棋盘上平等地较量一番
吧。围棋是纯智力的运动,
如果你想在成人礼到来之前
充分地开发智力,那么像学
习围棋这般富有成效的方式
是不可多得的。不仅如此,
围棋更是一种可以让练习者
不断磨练心性、增强耐性、
提升修养的最佳处方。
去年,我幸运地遇到了
人生的另一半,然后我结婚
了,组建了家庭,成为了一
家之长。再之后我自然而然
地,开始想到了自己未来的
孩子们。我想把围棋的故事
围棋是人生的缩影,围棋是凝结的宇宙。
围棋是纯智力的运动,如果你想在成人礼到来之前充分地开发智力,那么像学习围棋这般富有成效的方式是不可多得的。不仅如此,围棋更是一种可以让练习者不断磨练心性、增强耐性、提升修养的最佳处方。
读棋坛名家常胜之道,悟人生、事业不败之源!
还没有结束的胜负
忘掉昨日曾经取得的胜
利,将所有精力集中到眼前
新的胜负对决当中,这似乎
是职业棋手的宿命。站在深
深刻着卧薪尝胆、切磋琢磨
石碑的原点,一一回想昔日
的荣光,这件事情对我来说
真是尴尬为难的事情。
此外还有很多质疑的声
音:“下围棋的人下围棋就
是了,出书干什么啊?”说
的也是。但是出版社从几年
前就不断发来邀请,并且不
断说服我“这是为了扩大围
棋的群众基础”,这样一来
,拒绝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
是天生的木讷口拙,文笔极
差。断断续续地写几个潦草
的句子,用零碎的语言把散
落在地上的记忆勉强拾起来
。而把这些如同破衣烂衫的
记忆一片一片地加以整理修
饰,使之能够人读者法眼的
,则是那位比我更了解李昌
镐的CYBERORO孙忠秀常务
。在这里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看到他对全盛时期的我所
进行的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
和描写,开始的时候我不由
自主地感到难为情而手足无
措,可是一想到那是对我深
深的喜爱和期待,就不觉得
有什么可尴尬的了。
另外,我要感谢《中央
日报》专门委员朴治文,在
所有的记者和作家中,他是
写关于我的文章和著作最多
的一位。每一篇文章当中都
充满着溢美之词,有的时候
听到人们谈论书中内容,我
都会不由自主地脸红。朴委
员的爱护和赞美,我真是感
激不尽。另外还有《朝鲜日
报》的记者李弘烈,《倾向
新闻》的记者严民龙等,在
这里我不能够一一列举,还
希望各位报纸和围棋专门杂
志的记者们,以及围棋网站
的记者们能够谅解,并且希
望你们能够感受到我真挚的
感激之情。
正是上面所说的各位的
支持还有前后辈与同僚棋手
、围棋杂志、赞助公司以及
广大棋迷们对我的爱护和赞
美,我才能成为大家期待中
的那个李昌镐。真是非常感
谢大家。另外在百忙之中抽
出时间关注我的这段人生记
录的读者朋友们,在这里我
深深地鞠躬致谢。
最后我想向在围棋教室
门口左顾右盼的无数的孩子
叮嘱几句,虽然语言苍白无
力,但我真是不吐不快:“
对未来世界一脸畏惧和疑惑
的你,和三十年前的我一模
一样。但你们要相信,任何
的天才都敌不过踏实勤奋的
努力者。”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
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
人同一条河流。”意思是时
间是不可以逆转的,任何事
情都是变化发展的。我自己
通过这么多年明显地改变了
许多,而且今后也会继续改
变。如果前面有座山挡住了
我去路,那么我会另外找到
一条出路,或者干脆开辟出
一条新路。
俗话说得好“如果现在战
斗,可能会输。但是如果不
战斗,那么已经是输了。”
我现在还没有放弃棋盘上的
胜负追逐,并且,为了那在
短暂的胜负之上的目标,我
还在时刻鞭策着自己。
我绝不承认自己已经到
达极限。在追逐胜负的路上
,我的脚步永不停息。
李昌镐
前有吴清源,后有李昌
镐,他们才称得上是不世出
的围棋天才。他孜孜以求数
十年如一日,近不惑之年还
能保持着世界超一流棋手水
准;他的人品人格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体坛周报》中国围
棋界著名记者 谢锐
其坚如石,其定如佛,
起手无悔,静对人生。
——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
评论员 于嘉
李昌镐有一流的技术,
超一流的定力。“不得贪胜”
的胜负哲学,让他屹立棋坛
顶峰二十年。
——《湖北日报》记者
饶扬灿
棋坛的李昌镐和李世石
就像网坛的费德勒和纳达尔
。和费德勒一样,李昌镐也
是最接近神的人,而在那些
年,他几乎就等于神之本身
。真想知道他现在还有什么
没实现的梦想。
——《成都日报》记者
赵婷
霍金博士向世人成功演
示宇宙爆炸时,李昌镐会说
:嗯!差了半目。
——《东方体育日报》记
者 张晓霞
求胜——孩子的天性
在遇到围棋这项爱好之前,我一直是个表现极为平凡的孩子。有人会说:哦,那个关于大蟒蛇的胎梦就很特别嘛。但在当时,那也不过是个平常的胎梦,只不过在我成为职业棋手赚得一点名誉后,蟒蛇胎梦才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看着儿时的李昌镐,没有人会觉得我是个特别的孩子。
如果硬要找个特征将我区别于其他同龄孩子的话,那就是当时我长得块头很大,健壮得很。很难想象吧,因为现在的我完全是那种可以划归为矮小体形的一类人。亲戚朋友们也经常会拿这点开玩笑说:你是不是用脑过度结果个头不长了。想想也是,说不定真是这个原因呢。如果我的个头能够按照当初的势头一直发展,应该长成和我的弟弟差不多一样的体形了吧?顺便提一下,弟弟英镐是个身高180厘米,体重超过0.1吨的壮实男儿。
儿时的我也从未立下过志向说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不是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进人围棋界,我想自己肯定会做起摔跤选手的春秋大梦。我真的是很喜欢摔跤,当时摔跤选手李满吉正活跃在体坛,拥有完美体形和英俊外貌的他被人们称为“天下壮士”。在他的影响下,摔跤一度成为韩国人气最为高扬的体育运动。而我也不例外地深深陷入摔跤的魅力中。小学(全州交大附属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成为了“摔跤王”,记忆中我从未在沙盘上输过。
平常的时候,我也会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玩弹弹珠、打片子等小游戏,但是我最痴迷的游戏除了摔跤外,要数电子游戏了。如果你也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小学的这一代,那你肯定会记得“小蜜蜂”和“火凤凰”这两款电子游戏。只要有时间,我和英镐就会去社区里的电子游戏厅,仿佛是战士踏上征途般雄赳赳气昂昂。而我们能玩得这么恣意,全是托了父亲的福,想不到吧?
因为我们的父亲经常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我和弟弟去电子游戏厅玩,在父亲的庇护和带领下,我们很快成为电子游戏厅的常客,并且迅速成为周围人们注意的人物。因为我们是天下无敌的兄弟俩。拿着响当当一个铜板,我们就能占住一个机器一整天不输,一直玩下去。所以,理所当然的,我们成为了游戏厅老板最讨厌的顾客。
有一天,我们像平常一样正在认真玩游戏,店主人,也就是那个大叔叫我们了……英镐每每说起这一段总是眉飞色舞充满自豪,如同我们俩是征服了整个电子游戏厅的英雄好汉。而这段故事最为高潮、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老板抓住我俩的衣服,近乎哀求地说:“孩子们,叔叔把你们的钱还给你们,求求你们到别的地方玩吧,好不好?”
在当时诸多款游戏中,我最喜欢的就属“小蜜蜂”了,也许是因为经常玩这个游戏,当时我幼小的心中就产生了强烈的对胜利的渴求。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