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三因学说

¥55.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117350785
  • 发行范围   0
  • 页数   244
  •   268
  • CIP核字   2023131644
  •   14
  • 正文语种   
  • 更多参数>>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部分。在理论研究部分,将分别从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两个维度,梳理证候的概念及成因的历史变迁与现代争鸣;分析证候“三因”学说提出的背景;从临床试验及动物试验研究证据,详细阐释致病因素、遗传体质、疾病阶段对于证候形成的影响,全方位解析证候“三因”学说的科学内涵。在应用研究部分,从证候辨识模式、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等三个方面,系统论述证候“三因”学说在临床诊疗及证候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及未来发展前景。

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证候的内涵及理论源流 第一节 证候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变迁 第二节 现代医家对证候概念的新诠释 第二章 “新三因”证候理论的提出 第一节 证候成因的古籍梳理 第二节 证候成因的现代争鸣 第三节 证候成因的“新三因”理论的提出 第三章 “新三因”证候理论详述 第一节 致病因素 第二节 遗传体质 第三节 疾病发展阶段 下篇 应用研究 第四章 “三因”证候辨识模式 第一节 证候辨识方法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新“三因”证候辨识模式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三维”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第一节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第二节 “三维”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常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第四节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临床前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第六章 “三维”比较的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 第一节 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第二节 “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的提出 第三节 常见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展望
内容推荐
目录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117350785
出版时间 2023-07-01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王伟
发行范围 0
页数 244
268
CIP核字 2023131644
14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号 R241
开本 32开
印刷时间 2023-07-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200
首版时间 2023-07-01
印张 8
印次 1
出地 北京
140
203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