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散文(精)/作家散文典藏

¥59.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216233
  • 发行范围   0
  • 页数   432
  •   584
  • CIP核字   2022212434
  •   26
  • 正文语种   
  • 更多参数>>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余华的经典散文集,包含对往事的追忆、对文学和音乐的感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深思,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进行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而这些又共同累积成余华厚重的文学创作基底,激荡出蜚声中外的小说名作。余华的散文风格和他的小说截然相反,跟随他的文字走进他的日常生活,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阅读与创作的过程,探寻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能看到一个幽默平和的余华。他谈到与父亲、与儿子的相处,让人笑出声来。这是他今天成为一个文坛“段子手”的根基。

作者简介

余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印尼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徳里奇文学奖(2018年)等。

目录

第一辑 岁月 最初的岁月 医院里的童年 土地 麦田里 包子和饺子 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 我的第一份工作 回忆十七年前 别人的城市 儿子的出生 流行音乐 可乐和酒 恐惧与成长 消费的儿子 儿子的影子 父子之战 第二辑 阅读 谈谈我的阅读 应该阅读经典作品 文学中的现实 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 我能否相信自己 关于回忆和回忆录 山鲁佐德的故事 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遗产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卡夫卡和K 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博尔赫斯的现实 威廉·福克纳 胡安·鲁尔福 内心之死 文学和文学史 契诃夫的等待 三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 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歪曲生活的小说 什么是爱情 第三辑 写作 我为何写作 我的写作经历 虚伪的作品 前言和后记 写作的乐趣 长篇小说的写作 网络与文学 文学和民族 第四辑 音乐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午门广场之夜 音乐的叙述 高潮 否定 灵感 色彩 字与音 重读柴可夫斯基 第五辑 杂感 关于时间的感受 美国的时差 一年到头 国庆节忆旧 消失的意义 结束 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 韩国的眼睛 灵魂饭 奢侈的厕所

导语

余华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人。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借助着有条不紊的逻辑转换词,曲折但是并不隐晦地表达出来。 视点的选择、结构的布设、文体的创新以及语言的表现力,奠定了余华散文的叙述,使之成为一种“能站立,能行走,有时稳定,有时高飞,有时给人启示”的现代艺术,它使语言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的同时,也让心灵获得了同样高度的飞翔。

精彩页

最初的岁月 1960年4月3日的中午,我出生在杭州的一家医院里,可能是妇幼保健医院,当时我母亲在浙江医院,我父亲在浙江省防疫站工作。有关我出生时的情景,我的父母没有对我讲述过,在我记忆中他们总是忙忙碌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我几乎没有见过他们有空余的时间坐在一起谈谈过去,或者谈谈我,他们第二个儿子出生时的情景。我母亲曾经说起过我们在杭州时的生活片断,她都是带着回想的情绪去说,说我们住过的房子和周围的景色,这对我是很重要的记忆,我们在杭州曾经有过的短暂生活,在我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是想象中最为美好的部分。 我的父亲在我一岁的时候,离开杭州来到一个叫海盐的县城,从而实现了他最大的愿望,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我父亲一辈子只念了六年书,三年是小学,另外三年是大学,中间的课程是他在部队里当卫生员时自学的,他在浙江医科大学专科毕业后,不想回到防疫站去,为了当一名外科医生,他先是到嘉兴,可是嘉兴方面让他去卫生学校当教务主任;所以他最后来到了一个更小的地方——海盐。 他给我母亲写了一封信,将海盐这个地方花言巧语了一番,于是我母亲放弃了在杭州的生活,带着我哥哥和我来到了海盐,我母亲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她初到海盐时的感受,她说:“连一辆自行车都看不到。” 我的记忆是从“连一辆自行车都看不到”的海盐开始的,我想起了石板铺成的大街,一条比胡同还要窄的大街,两旁是木头的电线杆,里面发出嗡嗡的声响。我父母所在的医院被一条河隔成了两半,住院部在河的南岸,门诊部和食堂在北岸,一座很窄的木桥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有五六个人同时在上面走,木桥就会摇晃,而且桥面是用木板铺成的,中间有很大的缝隙,我的一只脚掉下去时不会有困难,下面的河水使我很害怕。到了夏天,我父母的同事经常坐在木桥的栏杆上抽烟闲聊,我看到他们这样自如地坐在粗细不均,而且还时时摇晃的栏杆上,心里觉得他们实在是了不起。 我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我母亲经常这样告诉我,说我小时候不吵也不闹,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她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到了晚上她来接我时,发现我还坐在早晨她离开时坐的位置上。我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我的那些小伙伴都在一旁玩耍。 到了四岁的时候,我开始自己回家了,应该说是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带我回家,可是我哥哥经常玩忽职守,他带着我往家里走去时,会突然忘记我,自己一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玩耍了,那时候我就会在原地站着等他,等上一段时间他还不回来,我只好一个人走回家去,我把回家的路分成两段来记住,第一段是一直往前走,走到医院;走到医院以后,我再去记住回家的路,那就是走进医院对面的一条胡同,然后沿着胡同走到底,就到家了。 接下来的记忆是在家中楼上,我的父母上班去后,就把我和哥哥锁在屋中,我们就经常扑在窗口,看着外面的景色。我们住在胡同底,其实就是乡间了,我们长时间地看着在田里耕作的农民,他们的孩子提着割草篮子在田埂上晃来晃去。到了傍晚,农民们收工时的情景是一天中最有意思的,先是一个人站在田埂上喊叫:“收工啦!”然后在田里的人陆续走了上去,走上田埂以后,另外一些人也喊叫起收工的话,一般都是女人在喊叫。在一声起来、一声落下的喊叫里,我和哥哥看着他们扛着锄头,挑着空担子三三两两地走在田埂上。接下去女人的声音开始喊叫起她们的孩子了,那些提着篮子的孩子在田埂上跑了起来,我们经常看到中间有一两个孩子因为跑得太快而摔倒在地。 P3-5
内容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语
精彩页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216233
出版时间 2023-04-0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余华
发行范围 0
页数 432
584
CIP核字 2022212434
26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号 I267
开本 16开
印刷时间 2023-04-01
包装 精装
出次 1
字数 340
首版时间 2023-04-01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地 北京
149
217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