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贺雪峰, 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湖北省深改组专家组成员。被多个部委聘为专家或顾问。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长期坚持实地调研,学术研究上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在城乡治理、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土地制度、社会政策、乡村文化、社会理论、基层政治、城市化等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著述,发表论文被《新华文摘》、《文摘》、《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00余篇次。
如何将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课上成一门"硬课",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自2018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以老师带队,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调查小组于暑假深入乡村做调查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课,具体调研方式为白天进行集体访谈,晚上进行集体讨论。在调查和讨论的基础上本科生撰写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此书即为调研报告的汇集,包括乡村素描篇、家庭社会篇、村庄治理篇、农业治理篇四大篇章,每一篇调查报告独立成文,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我国乡村社会的变迁。本书不仅对如何上好本科生社会实践课有借鉴意义,而且呈现了我国乡村社会新的变化,对我们了解当前乡村社会的现状颇为有益。
一 乡村素描篇
京郊:地理区位优势在产业发展上不再凸显
社会转型中的京郊乡村图景
农民进城:全家人集中力量办大事
城市郊区居民与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共同体
消极背后的理性与温情
市场化背景下城郊农民就业的代际差异
二 家庭社会篇
婆媳关系与家庭结构转型
城市化与“团结型家庭”
宗族性村庄的婚姻家庭与社会治理
文化生活、代际关系与村庄公共性
家庭发展和村庄治理的经验
三 村庄治理篇
迈向“治理有效”的农村党建创新
强小组自治:基层治理有效的实践经验
京郊老龄化村庄的治理探索
京郊村庄治理的若干特点
村庄良性治理何以可能
“围城”中的村干部
乡村振兴的“后一公里”困境
四 农业治理篇
苗木产业中的妇女劳工队
国有农场的管理困境
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
统分结合:传统小农与现代农业如何有效衔接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