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精品剧作选(西京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精)

¥65.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11113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371
  •   0.58
  • CIP核字   2016319822
  •   25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中图分类号   I230
  • 开本   32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18-01-01
  • 更多参数>>

试读章节

  第一场

  [数日后。

  [乔雪梅、芳芳、婷婷、豆豆紧紧偎依着姨妈和坐

  在轮椅上的父亲抽泣着。

  姨妈 (唱)天灾人祸难阻挡,

  孩子们莫要太悲伤。

  雪梅呀,你爸身残需赡养,

  弟妹年小需衬帮。

  姨妈 来回细思量,

  风雨中只怕你得做头羊。

  (白)雪梅,你妈单位上的领导,考虑到家里的实

  际情况,决定破格让你去顶替。

  乔雪梅 不,姨妈,我要上大学!我要上大学!(哭着向

  房内跑去)

  [芳芳、豆豆跟下。

  [婷婷慢慢凑到父亲跟前。

  父亲 雪梅不能耽误呀,她考上大学容易吗?她妈辛苦

  奔波也正是为了让孩子们都有出息呀!

  姨妈 这些我都反复想过,可面对这个摊子,她做老大

  的能走吗?

  父亲 老大?雪梅……才十九哇!

  姨妈 可她毕竟是家里的老大呀!

  父亲 唉!看来这个家……恐怕从此……也就该散了。

  (抚摸着婷婷)她姨妈,我知道你家上有老下有

  小,不缺儿也不少女的,可看在这娃的份上,就请

  你无论如何把她收养了吧!你知道,我是跟婷婷

  她爸一块儿在工地上出的事,咱乔家既然把娃从

  六七岁拉扯到十几岁,再供养几年,也就能自立

  了,咱不能……

  [婷婷哭着跑下。

  父亲 豆豆我想寄养到乡下亲戚那儿去,芳芳大些,就

  让她先守着这个家,等满十八了,再去把她妈那

  份工作顶替了也就是了。

  姨妈 那你呢?

  父亲 我么……把她妈害了这几年,再不能害娃们了。

  这脓包迟早都是一挤,迟挤不如早挤了撇脱、省心……

  姨妈 大姐夫,你咋能说这样的话?

  父亲 该结束了,再不敢耽误娃们了,再不能耽误娃们了哇……

  [乔雪梅从房内跑出。

  乔雪梅 爸!(跪倒在父亲轮椅前哭泣)  [芳芳腰系做饭围裙和婷婷、豆豆从房内出。

  芳芳(搀扶乔雪梅唱)

  大姐莫着急,

  上学仍按期。

  家中由我来料理,

  纵然是筷子能挑旗。

  婷婷 (唱)我卖冰棍换盐米,

  豆豆 (唱)我卖雪糕添寒衣。

  婷婷 (唱)给爸擦洗我接替,

  豆豆 (唱)送爸看病我搬移。

  姐弟仨 (唱)大姐你就放心去,

  咱保证共患难相偎相依。 

  乔雪梅 (深受感动地唱)

  小弟妹一个个深明大义,

  猛然间都成熟难分高低。

  做大姐怎能够只顾自己,

  十字口人生路选择迟疑。

  若不去,校门也许从此闭,

  若不去,航船也许从此迷。

  若是去,爸爸身残谁体恤,

  若是去,弟妹年小谁怜惜。

  无情的遭遇难回避,

  面对苦痛先解疾。

  大学深造暂放弃,

  先下活这盘缺车少马的棋。

  (白)爸,姨妈,这大学……我不去了。

  父亲 啊,你说啥?

  乔雪梅 大学……我不去了!

  父亲 (狠狠拍着轮椅扶手)不行!无论如何,这大学

  你得给我去上。

  乔雪梅 爸,家里现在这个样子,我就是去了也学不好。

  等芳芳长大了,我再找机会去学。爸,你就把我

  妈的那串钥匙交给我吧,相信我会管好这个

  家的!

  父亲 雪梅……

  姐弟仨 大姐……

  乔雪 梅爸!

  [乔父看着雪梅果敢坚毅的表情,极度无奈地将

  钥匙交到了雪梅手中。激越的伴唱声起:

  含泪送走顶梁柱,

  含笑迎来一挑夫。

  千头万绪理有主,

  太阳还从东边出。

  [伴唱中,乔雪梅解下芳芳腰上的围裙慢慢系

  上。姨妈和弟妹仨推父亲下。

  [温欣上。

  温欣 雪梅,今晚六点四十分的火车,看,票我都给咱买  好了。

  [乔雪梅无言地低下头。

  温欣 你咋了?

  乔雪梅 我……不去了。

  温欣 啥,不去了?是晚点儿去吗?

  乔雪梅 不,去不成了。

  温欣 哎呀雪梅……

  乔雪梅 (急忙挡住温欣的嘴)求你别劝我,这阵儿我需要鼓励,需要支持!

  温欣 雪梅!

  (唱)你怎能轻易做决断,

  把美好的前程抛一边?

  十年心血白浇灌,

  剑未磨成先自残。

  乔雪梅 (唱)家临祸事弦音乱,

  身为长姐怎偷安?

  明早送你去车站,

  此一别……但愿不是天上与人间。

  温欣 (唱)雪梅讲话太伤感,

  同窗九年情意绵。

  临行打开窗两扇,

  你永远是我梦中的玫瑰红欲燃。P6-11

后记

  太白文艺出版社要出版我的“西京三部曲”,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一直拖着,直到2016年夏季,才交出书稿。所谓“西京三部曲”,就是我写的有关西京城的三部现代戏。

  这三部戏,都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的。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个大院,有近八十年历史了,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我有幸在这个院,做了二十五年的职业编剧和管理工作,离开时,刚好五十岁。我是一个轻易不落泪的人,但在离开研究院时,我落泪了,并且不止一次。如果讲恩情,这里对我是有大恩的。

  这三部戏,到现在还活跃在舞台上,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事。《迟开的玫瑰》已整整演了二十年,至今还在演,并且全国有好些剧团也在演。作为一个编剧,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呢?《大树西迁》演出也有十几年了,每年都还有一定场次的演出包场。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是要独自去回民坊上,吃一顿羊肉泡庆祝一下的。还有《西京故事》,也演五六年了,并且每年都要到全国的一些高校去巡演,已经走进大半个中国上百所高校了,现在还在走。他们一出发,我的心,也就被他们带走了。我老操心,像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方的南方大学,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学子连听北方人说话都困难,能买秦腔的账吗?每当他们发回那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微信朋友圈的反应时,我才能上床安寝。看来,语言、腔调沟通,也都不是啥大问题。

  我常想,我的人生,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给了我无上的荣耀。她占据了我生命的较大长度,从二十五到五十岁,也是相对精华的生命阶段。如果说我心中,有什么景仰的,那就是那里的艺术家群体。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的特殊劳动,他们化生活为文明、化凡俗为高尚、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能力,是值得我终生景仰的。

  这三部戏,在演出中,收获了数百篇评论文章或类似于评论的文字。剧作结集出版时,我是想收罗一部分以壮行色的。可责编申亚妮劝我撤下了好几十篇文字,并且最终,只放进了几篇由她选定的稿子,她认为所有的评论文章可出评论专辑。她曾是我长篇小说《西京故事》的责编,我只能服从并信任她的决定。

  戏剧说到底是观众的艺术,没有观众认可,一切劳作,皆是白费。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是永远要给观众致敬的。戏剧因观众而存活,我想,编剧的一生,有那么多观众不惜花时间来听你的唠叨、诉说,有时甚至还是你的陈年唠叨、旧时诉说,你又怎敢不谦卑了自己,去努力精进,从而让有限的生命,真正能压榨出一点干货来呢?

  再次感谢太白文艺出版社,感谢党靖社长五六年前的选题动议。

  我是热爱戏剧的,虽然钻进小说里,写得暂时有点小忘怀,但迟早,还是会折回来写写戏的。

  陈彦

  2017年元月6日于西安

目录

代序:丈学是戏剧的灵魂

迟开的玫瑰

大村西迁

西京故事

附录

陈彦“现代戏三部曲”的价值和意义

拳拳赤子心浓浓地域情

——陈彦戏剧现象浅析

直面城市里的普通人

——陈彦现代戏剧作漫论

唏嘘暗泣里的情感之潮

——感动《迟开的玫瑰》

传统美德的当代弘扬

——谈眉户剧《迟开的玫瑰》中的乔雪梅

阳春白日风花香

——观摩《迟开的玫瑰》有感

并未迟开的玫瑰

感知一种真实的精神高尚和情感丰满

——《大树西迁》观后

一曲拓荒西部的壮歌

一评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

抒家国情状心灵史

——秦腔《大树西迁》人物塑造摭谈

贴着老百姓的心窝写戏

——评秦腔新剧目《西京故事》

传精神铸灵魂出思想

——《西京故事》等秦腔现代戏三部曲的启示

努力对时代发出有价值的声音

后记

序言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许多精彩故事,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携而生,难分彼此。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故事之皮不存,其毛自无附着。作为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想想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撼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就拿莎士比亚的作品来说,哪一部剧不是一个能够口口相传的好故事?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悲惨世界》,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因此,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故事编不圆,前后矛盾,不时出现叙述漏洞,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硬伤。还有的,故事编圆了,所有缝隙也抹平了,但就是故事缺乏异质光彩,似曾相识,看了开头就能料定结尾。再有的,完全是新闻构件,与文学艺术压根儿没关系,当新闻性不在时,故事的魅力也丧失殆尽。还有一种时兴戏剧,专写地方历史名人,堆砌一些史料,编织一些放在谁身上都可以的“强烈冲突”,却无法打开一个历史名人的心灵世界,让人在干巴枯燥中看满舞台“拉洋片”。凡此种种,都是文本自身忽视文学力量的表现。

  还有一种忽视文学对戏剧作用的表现是,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只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很像当下的一些商业包装:外壳精致无比,却大而无当,内核干瘪、寒碜。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一如绘画、书法,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有些演出,炫目的灯光甚至全然屏蔽了表演,观众看不真切演员的脸面、表情,更遑论细微丰富的变化,戏剧的表演主体反倒成了客体,这同样会消解戏剧文学的力量。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生命丰富多彩。因此,无论是布景、道具、灯光、服装、音乐、动效,抑或是表演,都为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而来。即使是歌剧这种以音乐与歌唱为主体的演出样式,戏曲这种“戏一半曲一半”的审美形态,也都是围绕着人物来展开音乐形象的。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关、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因此,戏剧文学又不单指文本,也是指统领故事、思想、精神情感的那个魂灵。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主干肢体都呈现出病变与坏死迹象,穿上再华丽的衣服,涂抹上再炫目的指甲油,戴上再华贵的脚环、手链又有什么用呢?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快捷显现。因为舞台剧无法进行巴尔扎克式的文字描写,只有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完成人物的生命个性、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每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做到“一石三鸟”的内蕴富含,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一句话:由于长度的规制,戏剧文学创作只能使劲压榨水分,拼命捞取“干货”,别无他途。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归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铡美案》《杨门女将》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陈彦

内容推荐

  《陈彦精品剧作选》共收录了国内著名编剧陈彦最有代表性的剧作“西京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

编辑推荐

  陈彦著的《陈彦精品剧作选》介绍: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许多精彩故事,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携而生,难分彼此。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故事之皮不存,其毛自无附着。作为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想想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撼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就拿莎士比亚的作品来说,哪一部剧不是一个能够口口相传的好故事?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悲惨世界》,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因此,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试读章节
后记
目录
序言
内容推荐
编辑推荐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11113
出版时间 2018-01-01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作者 陈彦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371
0.58
CIP核字 2016319822
25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中图分类号 I230
开本 32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8-01-01
包装 精装
出次 1
字数 192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230
首版时间 2018-01-01
印张 12
印次 1
出地 陕西
148
215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