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全译插图版)(精)/经典名著价值阅读

¥28.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46135
  • 译者   陶碧岑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248
  •   0.388
  • CIP核字   2017200052
  •   16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开本   32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17-09-01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安妮·弗兰克,德国犹太少女,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安妮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本书记录了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寻求自由等情感和经历,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它会引起心中的震撼和共鸣,与你直视成长中的烦恼。

内容推荐

  安妮·弗兰克著的《安妮日记》以日记的形式,叙述了主人公犹太少女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和死亡的人生历程。不仅记录了二战反犹太主义盛行期间犹太人藏匿的生存状态,还记录了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在战争和种族迫害的阴影下,依然坚强乐观、渴望自由的不凡经历。

目录

1942年6月

1942年7月

1942年8月

1942年9月

1942年10月

1942年11月

1942年12月

1943年1月

1943年2月

1943年3月

1943年4月

1943年5月

1943年6月

1943年7月

1943年8月

1943年9月

1943年10月

1943年11月

1943年12月

1944年1月

1944年2月

1944年3月

1944年4月

1944年5月

1944年6月

1944年7月

1944年8月

后记

试读章节

  1942年6月

  1942年6月12日 星期五

  以前我还从来没有信赖过谁,但我现在非常愿意将我的全部经历毫不保留地告诉你,我要告诉你的是,你是第一个我愿意相信且愿意将自己的经历向你倾诉的人,希望你可以成为我巨大的精神支柱。

  1942年6月14日 星期日

  在此我将写下从我第一次得到你一直到现在的所有经历。

  6月12日,星期五,只要一想起这天收到的礼物,我就无比兴奋,甚至到现在都睡不着。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早晨6点我就醒来了。不过我并没有在醒来之后立即起床,因为爸爸妈妈并不赞成我这么早就起床,所以我只好按捺住好奇心,静静地躺在床上浮想联翩,猜想着我将会收到什么样的礼物。就这样,我在床上一直躺到了6点45分。这时我再也无法继续等待了,于是快速穿上衣服跑到餐厅,没想到竟然是可爱的小猫莫蒂来第一个迎接我,它亲热地跑过来蹭着我的腿。

  时钟刚到7点,我就立刻去给爸爸妈妈道了声“早安”,然后便急不可待地跑到客厅去打开我的生日礼物。来到客厅,最先看到的就是我最喜欢的“你”,因为“你”在所有礼物当中是最漂亮的。当然,在所有礼物中,除了“你”,还有玫瑰花、牡丹和一盆绿色植物,它们看上去也都很美。

  爸爸妈妈最宠我了,他们也准备了好多好多礼物送给我。这众多礼物中,有蓝色的上衣,一堆点心和糖果,一件益智玩具,一盒雪花膏,还有一瓶在我看来味道很像葡萄酒的葡萄汁,那是我最爱喝的饮料。除此之外,我还得到了我早就希望阅读的两本书,一本是约瑟夫·科恩的《荷兰民间英雄故事》;一本是冒险类小说《黛茜历险记》。当然,我还得到了一些零用钱,这是我的日常_生活必不可少的。如此,我就可以如愿以偿地去买我梦寐以求的《希腊罗马神话》了。哇!我真是太开心、太激动了!这一切真是太美好了!

  刚好吃过早饭,我的好朋友海莉就来找我和她一起上学。到了学校,一节课过得很快,下课后,我把早上收到的生日礼物中的点心和糖果分给了老师和同学们。看着他们吃到糖果和点心后露出的甜甜的笑容,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下午,活动课结束后,我又收到了好多同学送给我的各式各样的礼物,他们纷纷祝我生日快乐。这一天我过得真是太幸福了。

  早上我待在浴池里的时候,就幻想着自己要是也有一条小狗就好了,我会给它起名叫“任丁丁”。那样它就可以陪我一起去学校了。当然我是不会贸然带它进教室的,我会把它放在门房或放在自行车架旁边。

  1942年6月15日 星期一

  爸爸妈妈为了庆祝我的生日,就在星期日下午给我举办了一场生日宴会,很多朋友和同学都到我家里来做客。这场生日宴会的压轴戏是看电影,于是宽敞的客厅成了电影院,朋友们既新奇又高兴。而且,他们都非常喜欢那部小狗零丁丁主演的《灯塔守望者》。

  现在,我想说一下我的朋友们,我最好的朋友是桑妮和海莉,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了。因为在前段时间,桑妮转到其他学校上学去了,我想她一定会在新的学校里很快交到新朋友的。而在这之后,我又在犹太中学认识了丽贝,所以我现在最好的朋友就是她了,我们俩几乎形影不离。而我之前的好朋友海莉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

  1942年6月20日 星期六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所以我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写日记了。在之前的日子里,我是从来不写日记的,因为我总觉得,没有人会对一个才13岁的小女孩每天的所思所想感兴趣。在这个世界上谁又会对一个13岁的少女敞开心扉,用心去聆听她的故事,体会她的苦乐呢?而如今,我却能经常这样坚持写日记,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现在我并不在乎别人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我只想把我心中的所思所想全部吐露出来,而且要一吐为快!况且,我只想这样,仅此而已。

  1944年的8月4日,盖世太保在荷兰纳粹的带领下,全副武装地闯进了科隆公司,将藏身在“密室”里的成员全部逮捕。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库格勒先生和克莱门先生这两个“密室”的保护人一并逮捕,并把他们全部送进了荷兰的纳粹集中营。从此,“密室”成员和保护他们的人全都走上了覆灭的道路。被捕后,他们在荷兰的纳粹集中营有过短暂的停留,9月3日,所有犹太人全被装入牛车,押送到了新的关押地——奥斯维辛集中营。

  他们之前的赖以藏身之地“密室”早已被盖世太保劫掠一空。在“密室”被劫掠后的几天,有一个清洁女工来清扫办公室并整理遗留下来的东西。当她整理书籍和海报的时候,在其中发现了幸存下来的安妮的日记。于是她偷偷地把安妮的日记藏了起来,最后,她又将这本幸存下来的日记转交给迈普夫人和爱丽·沃森小姐保管,直到战争结束。之后。这本珍贵的日记又被好心的迈普夫人和爱丽·沃森小姐亲手交给了安妮的爸爸——他是唯一一个在集中营里活下来的人。最后,曾经饱受纳粹摧残,受尽磨难的安妮爸爸心情激愤,含着泪将女儿的日记付梓。

  原来,那八个居住在“密室”的成员中,凡·达恩先生被残酷的纳粹当作实验品,送进了毒气实验室被毒死了:令人欣慰的是安妮的爸爸侥幸逃脱,直到战争结束,安妮爸爸最终幸运地活了下来:而安妮的妈妈遭遇了不幸。在1945年1月5日死于集中营:姐姐玛格特和安妮在她们的妈妈死后不久,于1945年的2月到3月,先后因斑疹伤寒不治,在饱受惨无人道的折磨之后,在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死亡;其他的“密室”成员的死因及时间都无人知晓,唯一知道的是他们直到战争结束均未能生还。P1-3

序言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一位年仅14岁的女孩,她的全名叫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安妮父亲为了全家安危便放弃了在德国的事业,举家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安妮一家在阿姆斯特丹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了——德国法西斯入侵荷兰,在这里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的迫害。安妮一家为逃避德国纳粹的迫害,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安妮父亲公司大楼里的一个“密室”,从此安妮一家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的避难生活。《安妮日记》就是在避难期间写成的,记录了少女安妮的成长历程,也记载了人们在“密室”中度过的艰辛而又令人恐惧的生活。直到1944年8月,安妮一家躲避的“密室”被人告发,所有藏匿在“密室”内的人都被逮捕。1945年3月,安妮和姐姐因伤寒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那时距离该集中营解放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除了安妮的父亲,其他人也都死于集中营中。安妮的日记被安妮父亲公司一名女职员保留下来,之后公司女职员又将其转交给生存下来的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1947年,安妮的日记得以出版,成为研究二战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二战后,安妮的事迹被拍成同名电影,上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一直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一名成员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收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者的证据,并在社会上公布。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后,根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于是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色,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了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在那两年多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日记中记录了二十五个月的“密室”生活,作者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作者只有14岁,却展示了非凡的文字功底,日记内容流畅通俗,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青春期女孩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勇气。因为这本日记,世界上的读者认识了这位年轻的作家,她的作品也成为战争史料中有力的佐证。

  通过阅读《安妮日记》,你会发现安妮对于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刻。在反人道的战争面前,安妮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和美好的人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走进了安妮的内心,像安妮一样切身体会那段黑暗的历史,并学会好好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后记

  1944年的8月4日,盖世太保在荷兰纳粹的带领下,全副武装地闯进了科隆公司,将藏身在“密室”里的成员全部逮捕。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库格勒先生和克莱门先生这两个“密室”的保护人一并逮捕,并把他们全部送进了荷兰的纳粹集中营。从此,“密室”成员和保护他们的人全都走上了覆灭的道路。被捕后,他们在荷兰的纳粹集中营有过短暂的停留,9月3日,所有犹太人全被装入牛车,押送到了新的关押地——奥斯维辛集中营。

  他们之前的赖以藏身之地“密室”早已被盖世太保劫掠一空。在“密室”被劫掠后的几天,有一个清洁女工来清扫办公室并整理遗留下来的东西。当她整理书籍和海报的时候。在其中发现了幸存下来的安妮的日记。于是她偷偷地把安妮的日记藏了起来,最后,她又将这本幸存下来的日记转交给迈普夫人和爱丽·沃森小姐保管,直到战争结束。之后。这本珍贵的日记又被好心的迈普夫人和爱丽·沃森小姐亲手交给了安妮的爸爸——他是唯一一个在集中营里活下来的人。最后,曾经饱受纳粹摧残,受尽磨难的安妮爸爸心情激愤,含着泪将女儿的日记付梓。

  原来,那八个居住在“密室”的成员中,凡·达恩先生被残酷的纳粹当作实验品,送进了毒气实验室被毒死了;令人欣慰的是安妮的爸爸侥幸逃脱,直到战争结束,安妮爸爸最终幸运地活了下来;而安妮的妈妈遭遇了不幸。在1945年1月5日死于集中营;姐姐玛格特和安妮在她们的妈妈死后不久,于1945年的2月到3月,先后因斑疹伤寒不治,在饱受惨无人道的折磨之后,在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死亡;其他的“密室”成员的死因及时间都无人知晓。唯一知道的是他们直到战争结束均未能生还。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后记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46135
出版时间 2017-09-01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
译者 陶碧岑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248
0.388
CIP核字 2017200052
16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开本 32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7-09-01
包装 精装
出次 1
字数 206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516.45
首版时间 2017-09-01
印张 8
印次 1
出地 辽宁
152
218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