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版)(精)/经典名著》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本书精选原著中166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了帮助读者排除阅读障碍和拓展知识面,本书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数百幅精美图片,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将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觉历史,思考历史。
《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版)(精)/经典名著》是由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共二百九十四卷,几百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国家的兴亡,君主的贤愚,官吏的良莠,是书中最主要的内容。它对历代王朝的政治措施、统治集团中主要人物的美言关行予以颂扬,对黑暗腐败的现象更是不厌其详地记叙,用以警戒皇帝吸取前朝统治者的经验教训。
除政治史、军事史外,书中还记载经济史、文化史、历史评论方面的内容。经济方面,历代的重要经济制度、改革措施都有记载;文化方面,上至先秦诸子,下至汉唐名士,文学、宗教、艺术、历法、天文、地理等内容都有体现。历史评论有两类:一类是作者本人对史实发表的议论,另一类是引用前人的论述。
第一编 周纪(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56年)
灭智氏三家分晋
秦商鞅变法图强
马陵道孙膑巧计杀庞涓
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求贤
田单复国
完璧归赵
将相和
秦赵长平鏖战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吕不韦辅立异人
第二编 秦纪(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06年)
李牧大破匈奴
韩非之死
荆轲之图穷匕见
王翦破楚
胡亥矫诏篡位
陈胜、吴广大泽乡首举义旗
刘邦沛县起兵
赵高弄权乱政
项羽巨鹿破釜沉舟
秦二世胡亥命丧深宫
第三编 汉纪(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
鸿门宴
萧何月下追韩信
井陉背水之战
陈平离间除范增
楚河汉界
楚霸王别姬垓下
匈奴的兴起
汉高祖白登被围
一诺千金的季布
韩信之死
黥布谋反伏诛
赵王如意母子之死
诸吕乱汉
一代明君汉文帝
细柳将军周亚夫
吴楚七国之乱
飞将军李广
汉大将军卫青
淮南王刘安谋反
张骞通西域
苏武北海牧羊
巫蛊之祸
霍光辅政
昭君出塞
陈汤矫诏除郅支
哀帝断袖宠董贤
王莽专权篡位
昆阳大捷
刘秀称帝
伏波将军马援
硬脖子县令董宣
马皇后
班超出使西域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诛宦官董卓乱汉
曹孟德陈留起兵
袁绍智取冀州
乌程侯孙坚
江东小霸王孙策
白门楼吕布殒命
袭乌巢官渡大捷
刘备三顾茅庐
袁氏兄弟手足相残
周瑜火烧赤壁
曹操平定关中
樊城水淹七军
关羽败走麦城
第四编 魏纪(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废汉室曹丕建魏
陆逊夷陵火烧连营
孙权假降曹丕
定南中蜀丞相七擒孟获
诸葛亮上《出师表》
马谡失街亭
蜀丞相星殒五丈原
司马氏政变掌大权
邓艾奇袭,蜀汉灭亡
姜维复蜀被杀
第五编 晋纪(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晋武帝司马炎
孙皓残暴亡国
贾充自保
陆抗收复西陵
羊祜和“堕泪碑”
石崇王恺斗富
杨骏专权遭灭族
贾南风咎由自取
八王之乱
刘渊称王建汉
西晋灭亡
司马睿建立东晋
北伐名将祖逖
王敦之乱
庾亮专权苏峻反
前秦暴君苻生
前秦良相王猛
秦晋淝水之战
孙恩海上起兵
桓玄受禅称帝
刘裕北伐南燕
第六编 宋纪(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刘裕建宋
刘义隆错杀功臣
拓跋焘力拔统万城
萧道成新亭堪乱
第七编 齐纪(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萧道成建康称帝
孝文帝迁都改革
萧鸾篡位
王敬则谋反
江氏兄弟被杀
萧衍起兵
第八编 梁纪(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萧衍篡权登基
北魏分裂而立
侯景之乱
高洋建北齐
第九编 陈纪(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陈霸先抗齐建陈
宇文护乱政身死
陈顼擅权称帝
北周灭北齐
杨坚大权在握
亡国后主陈叔宝
第十编 隋纪(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灭陈一统天下
杨坚废太子杨勇
残暴昏君隋炀帝
杨玄感起兵谋反
瓦岗寨起义
李世民劝父反隋
第十一编 唐纪(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隋炀帝江都被杀
李世民平定薛仁果
秦王鏖兵洛阳城
刘黑闼兵败洺水
李世民退突厥
玄武门之变
直谏忠臣魏徵
房谋杜断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李承乾谋反事败
唐太宗再立太子
武昭仪封后
武则天独揽大权
李姓诸王起兵
武则天登基称帝
宰相狄仁杰
张柬之光复李唐
武三思擅权身死
李隆基诛除韦氏
太平公主之死
口蜜腹剑李林甫
安史之乱
泾原兵变
李晟光复长安
李师道受诛
甘露之变
王仙芝黄巢起义
朱玫建贞闹剧
刘季述乱唐被诛
朱全忠杀宦官
第十二编 五代纪(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朱全忠篡唐建梁
谋王位李克宁受诛
刘守光和桀燕国
朱友珪弑父身死
李存勖称帝灭后梁
李嗣源称帝
李从珂入主洛阳
儿皇帝石敬瑭
刘知远太原称帝
高平之战
经典名著品读
名著阅读感悟
经典语句集锦
第一编 周纪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末年,东周王朝的各诸侯国境内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政治形势也跟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诸侯国的势力日渐强大,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东周时期,天下“礼崩乐坏”,周天子的权威已成强弩之末。随着各诸侯国国家实力的大大提升,在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内部也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导致了晋国的六卿相争、齐国的田氏之兴等。各诸侯国陆续形成了新的中央官僚体制,国君对各级官吏分配粮食或者赏给黄金、钱币作为俸禄;调动军队要以兵符为据,从而使一切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之身。当时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奠定了我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灭智氏三家分晋
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自为政,且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襄子智瑶在位时期专权晋国,暴虐无道。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万户居民的领地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瑶居心叵测,想以公家的名义施压让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智瑶首先向韩康子索要领地,韩康子本不想给,但段规进言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姑且给他,使其骄傲,他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会动用武力,这样我们就可以伺机而动了。”于是,韩康子便把万户居民的领地送给智家;魏桓子也为了使智瑶骄傲,也拿出了土地和人口。
智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无恤并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智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路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
没过多少日子,智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就把晋阳城团团围住了。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守城池,不许交战。每当敌人攻城的时候,城头上射下的箭好像飞蝗似的遮天蔽日,使三家人马无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借弓箭优势死守了两年多,智瑶始终没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瑶到城外察看地形,当他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时,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方向来,晋阳城不就被淹了吗?于是,他就吩咐士兵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筑起大坝,拦住上游的河水。
此时正赶上雨季,上游水坝上的水满了。智瑶命令士兵在水坝上挖开了一个豁口。这样,大水就势如破竹,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P1-3)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他屡次深切感受到历代史籍浩繁冗杂,并且除《史记》之外多数为断代史,不便参阅,使学习历史的人感到很困难,同时他想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决定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确定此书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他将记载战国至秦二世历史的《通志》呈觐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书局续编。书局始辟于开封,后迁至洛阳,设主修、同修、书吏多人。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御撰书序,以示褒奖。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全书完成,历时十九年之久。
《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几百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期,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相阅读。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史学双璧”。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资治通鉴》,有助于人们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各尽其力。 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一百六十六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为了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和拓展知识面,本书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数百幅精美图片,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将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编者
《资治通鉴》读后感
我喜欢读书,喜欢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喜欢教会我人情世故的文学名著,还有令我知识丰富的科普读物……但我最爱读的还是看似枯燥实则生动有趣的史书,尤其是《资治通鉴》。有一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投我所好,送了我一部《资治通鉴》,从此我就对它爱不释手了,经常看得废寝忘食。《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要讲叙了从周威烈王到五代后周世宗时期的沧桑历史,其中的改朝换代、人文风云令我感慨万分。
书中有各种人物,其中很多人让我敬佩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独有的风采: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完璧归赵的蔺相如;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一手缔造了蜀国;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文韬武略,使封建王朝达到鼎盛;还有女皇武则天,有治国之才,用人之术,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他们的优点值得我一学再学,通过阅读他们的故事,我也学会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代有雄才大略之人,就有臭名昭著之人:秦始皇虽有统一六国的盖世功勋,但其凶狠残暴也是妇孺皆知的。他焚书坑儒,荒淫无度,建造无比奢华的阿房宫,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隋炀帝杨广虽也有所成就,但是又荒淫暴虐,使得原本的繁荣盛世变得民不聊生;还有请君人瓮的来俊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他们遗臭万年,为世人所唾骂。我应该牢记前车之鉴,吸取教训,这也正是《资治通鉴》的本意吧。
历史是辉煌的,这茫茫史海,让我畅游其中。《资治通鉴》令我受益匪浅,它使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我读它不仅丰富了知识,更让自己谨记前人之事——记住小人的下场,学习杰出人物的品质。在如今的康泰盛世中,我们更应该汲取前人的优点,牢记前人的过失,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成为一个“真英雄”!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