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38.00 ¥40.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26174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348
  •   0.522
  • CIP核字   2017234697
  •   23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17-10-01
  • 包装   平装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忽培元著的这本《家风》是一部中篇小说集,包括《家风》《神湖》《老腔》三部小说。

  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更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体现。时间和地域,就像时代的背景坐标,纵向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当代生活;横向徘徊于西北、华北以致东北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相交织的长城沿线内外附近。

内容推荐

  忽培元著的这本《家风》以清明时节祖孙三代人回乡祭祖为背景,讲述大哥李正修不远千里将在战场上牺牲的四弟李正彤的遗体驮回太行老家安息故土的故事,引出了李家上两代人忠于理想信念为革命献身的历史家风。

目录

家风

神湖

老腔

试读章节

  一

  人生大约也就是一次盲目而痛苦,或者是有目标才会有意义乃至幸福的旅行吧,我想。一次原本很有趣儿的旅行,会因为旅行者动机和目标的不同而变得索然乏味,甚至痛苦不堪……我这么胡乱想着的时候,正坐在快速行进的高速列车上。我的儿子、儿媳和孙女就坐在我的周围。当这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得我和小孙女楠楠望着窗外感到兴奋时,它并没有使得我的过于看重物质的儿子,特别是智商与兴奋点都似乎极高的儿媳妇感到丝毫的欣慰与美妙。我明白,他们并非是在为一些都市小夫妻之间难以向外人启齿的细小分歧而闹着别扭,而是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与人生目标似乎格格不入。这是令我最感无奈和担忧的事情。我企图带领他们寻找某种生活与感情的共同点,这也许是此次回访家乡的一个未曾挑明的目的。他们却仍在为这次旅行是否真有必要而争吵不休。

  无论如何终于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而且是带着儿子和儿媳还有孙女楠楠。

  这是2014年的清明时节,一个春雨潇潇的日子。这也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在这魂牵梦绕的巍峨太行山中,在这留下了我这个六十五岁的小老头许多儿时记忆的温暖亲切的小山村南面独立隆起的一座山头上,面对叔叔的坟茔——烈士忠魂的安息之所,一时百感交集。在这少年时代每天放羊的必经之地,那虔诚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

  那时每天都要深情地伸手抚摸这座并不高大的墓碑,痴情地思念亲爱的叔叔。每天都要在这坟前跪拜默哀,同未曾见过面的叔叔默默地对话交心……“李正彤烈士之墓”,墓碑上的七个红色方块汉字,深深地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叔叔坟茔的近旁,又多了一座新坟。那里面安息着我的父亲李正修,一个终生都在故乡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父亲生前总说自己没有资格埋在四弟身边,可这是祖父李在公的临终遗愿,说是他们两兄弟生前感隋最深,又是我的父亲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伴随着叔叔的灵魂归来,因此最终安眠在一起,两个人都不会寂寞。

  我和儿子仔细清除着叔叔坟前的杂草,并且用铁锨精心修补被雨水冲涮的壕沟。按照家乡民俗讲究,只有清明节这一天才能在老人的坟头上动土。

  孙女楠楠则认真地由山坡的草地上采来一捧五色野花,献在二老坟前供桌上面。我把一瓶京城里带来的二锅头打开,倒一杯洒在叔叔坟头,又倒一杯,洒在父亲坟头。

  这时候,楠楠的妈妈秋云远远站在那块巨大的石头上摆弄手机。她的怀里一直抱着黑白两色的宠物猫。那只精灵古怪的苏格兰折耳猫此刻目光惊恐,神情狐疑。她的主人则是目光呆痴,苍白憔悴的面部表情显得十分忧郁。

  “妈妈,快来呀,咱们该给两位太爷爷,不对,是革命的前辈默哀致敬了。”

  对于女儿的喊声,母亲没有丝毫反应。她也许根本就没有听见,或许是听见了只是不愿意搭理。反正她的内心活动谁也搞不清楚。

  我的儿媳,她是一位在京城小有名气的现代诗人,一个据说网上拥有不少粉丝的当红诗人。在我看来,她的诗如同修饰过的梦话或是一些难以理解的痴迷之言。但是她却整天为那些诗句的孕育和产生倍受煎熬。据我的儿子太行讲,她可以不吃不喝甚至一连几天通宵不眠。她的这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痴情,在这个过于物质化的当下,倒使我对她产生了某种理解与同情。心想,在这金钱万能充斥一切领域的时代里,无论如何她这毕竟还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呀。可是我那在他媳妇看来庸俗不堪的儿子,却是早已无法忍受她如此另类的人生追求。他们的感情与婚姻因此产生裂痕。我为此深深地感到忧虑不安。好在有可爱懂事的孙女楠楠从中维系,这才使得他们没有走到分手的地步。“离婚”这个词语,在我们这些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听来,毕竟是可怕又难以接受的家庭悲剧的代名词呀。

  这时,儿子太行赶忙走过去把性情古怪的媳妇硬是拽了过来。在两位长辈的坟前,儿媳妇手中还是津津有味地一直玩着那部苹果手机。我此刻沉浸在复杂而痛苦的心情中,并没有留意孩子们的举动。唯有楠楠了解妈妈,知道她又是在编发微信,是告诉圈子里的朋友们自己当下是如何“痛苦地活着”。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儿媳她竟然不愿意同我们一起为一位从未见过面和一位她从来就不曾崇拜的人跪拜致敬。因为那样做,在她看来还一时找不到诗意的存在与感情的依据。

  接下来,儿子、孙女和我,我们老李家长子系脉的三代人为两位前辈跪拜默哀。一旁站着的秋云则趁机用手机拍下了我们跪拜的背影。当我回头看到她这局外人一样的举动,心中顿时五昧杂陈、痛苦不堪。P2-4

序言

  我写得很慢也很辛苦。《家风》《神湖》《老腔》三个中篇,断断续续,连同修改润色拖了两三年。小说的内容,其实也可以当做一部长篇来读。时间和地域,就像时代的背景坐标,纵向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当代生活;横向徘徊于西北、华北以致东北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相交织的长城沿线内外附近。这个无意识形成的现当代穿越,城乡交叉,物质、精神与生态融合,构成了较为广阔、深入的人物群体与生活画面。所调动的,全都是自己阅历的积累感受和生活的亲身体验。如今到了收获季节,稿子捧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自认为基本还属于真米实曲。

  的确,我写得很慢。好在是业余写作,没有多大任务压力,也不曾想到获奖或赢取好评,只想着要对得住生活和读者,尽量拿出点真颗子。慢的好处在于能静心安神,惨淡经营,从容不迫地表达。力争发掘得深些,对当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得真切一些。这就像我们陕西人吃面,那是很讲究的,其中大有学问:选面、和面、杈面、饧面,揉面、擀面、切面、煮面、捞面、冰面、调面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达到行家里手水平,得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经营,丝毫不能含糊,最终才能吃到上乘的陕西面食。写作当然更是如此。

  今天的写作,门槛似乎降低了许多,谁都可以进入,似乎谁都可以自诩为作家。加之又是自媒体时代,发表和出版,更不成问题。结果,形成海量,难免鱼龙混珠,垃圾不少,劳民伤财,也难免存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现象,给读者的选择造成困难,也埋没不少真正好的作品。正因为如此,我以为作为一个立志写作者,才更应当自律自重,自我把关,精心敬业,不辱使命。当然,这也只是主观的想法。

  我最为敬重的陕西籍作家柳青先生讲过,写作是愚人的事业,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六十年一个甲子,人生又能有几个六十年呢?可见,文学写作是要一生坚持努力的工作。如果说写作在过去,常常是一本书成就一生,也还是成名成家的一条终南捷径,那么在今天,就完全成为了社会责任和义务。我愿意在这条崎岖坎坷的路上默默地坚守,孤独地坚持走下去。争取在第二个单元里,拿出像样的作品,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恩和时代的陶冶之情。

  在《家风》即将付梓之际,向为本书出版做出巨大努力的华艺出版社表示感谢!

  忽培元

  2017年9月15日于北京义耕堂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26174
出版时间 2017-10-01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作者 忽培元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348
0.522
CIP核字 2017234697
23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7-10-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280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247.5
首版时间 2017-10-01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地 北京
159
239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