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质界说中的审美问题研究/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

¥23.75 ¥25.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80859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238
  • 印数   1000
  •   0.3
  • CIP核字   2017322228
  •   12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中图分类号   I206.7
  • 开本   32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更多参数>>

目录

绪论

 一、文学本质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二、文学与审美

 三、文学本质界说与审美问题

 四、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复义含混:审美与文学本质的多棱镜

 第一节 审美与反映

  一、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本文学理论教材说起

  二、反映论文学观与唯物史观在我国的接受状况密切相关

  三、审美反映论的出场

 第二节 审美与表现

  一、“表现”与“反映”在文学观念中的交织现象

  二、表现论文学观中的“主体”

  三、向“形式”过渡的审美表现论文学观

 第三节 审美与形式

  一、“内部研究”与文学观念中的形式本体论倾向

  二、被“形式”改写的“审美”内涵

  三、“形式”中的结构与语言

第二章 审美偏至:文学经验向审美体验滑动

 第一节 文学体验与文学的审美体验

  一、指向现实世界的文学体验

  二、指向作家的文学体验

  三、指向文本的文学体验

  四、指向读者的文学体验

 第二节 文学经验中的审美话语

  一、文学经验不等于文学体验的积累

  二、审美体验只是文学体验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节 文学经验的结构质态

第三章 乌托之邦:审美与文学理想型

 第一节 审美与文学理想型的自由品格

  一、新时期文学理想型的借鉴:“主体性”与“自由” 

  二、“审美自由”的逻辑自洽性问题

  三、“审美超越论”遗留的问题

 第二节 审美与文学理想型的否定品格

  一、审美的文学观念中的“否定”意味

  二、“否定”与“穿越”

 第三节 文学理想型之理想的审美化

第四章 未解难题:审美与文学理论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性”是一种叙事方式

  一、我国文学理论现代性叙事中的叙述者

  二、我国文学理论现代性叙事的叙事结构

 第二节 审美成为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

  一、我国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与审美本质论的出场

  二、“审美”作为文学本质核心要素的短板

 第三节 审美现代性与文学理论现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万娜著的《文学本质界说中的审美问题研究》阐述:文学本质界说在面对“审美”内涵的复杂层次时,应当有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跟在“审美”概念的滑动后面亦步亦趋,别无选择。

  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首先自察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文学本质思考层面受扰于西方现代审美文论观这一事实,此时或已到了返身而退的节点。

  退,不是倒退,而是指从对“审美”游移的、有所偏至的、形而上的、现代性的理解转向在唯物史观视野中打开更具洞察力也更为辩证的“审美”。

编辑推荐

  万娜著的《文学本质界说中的审美问题研究》克服了文学理论研究中常见的形而上学和片面性弊端,突出地展露了文学本质界说与“审美”之间复杂、含混、误置或曲解的错综关系,准确把握了文学理论研究“美学化”偏向的深层根源,既看到“审美”在文学本质界说中的独特地位,又指出单纯“审美”可能给文学本质界说带来的迷障;既承认“审美”在文学本质界说中呈现的“复义”样态,又考察了它与“反映”“表现”“形式”等之间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心转移、精神层面膨胀和本体性互换的矛盾状况。

目录
内容推荐
编辑推荐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80859
出版时间 2018-01-01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万娜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238
印数 1000
0.3
CIP核字 2017322228
12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中图分类号 I206.7
开本 32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8-01-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200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206.7
首版时间 2018-01-01
印张 7.75
印次 1
出地 湖北
148
209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