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与省悟(精)

¥36.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8157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168
  • 印数   6000
  •   0.266
  • CIP核字   2016220863
  •   15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编者   梁培宽
  • 开本   32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深思与省悟(精)》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编辑其父文稿三十余年,精选点评印象特深、一读再读、不忍释卷之四十篇。回忆人生历程,出自亲历者之手的文字,自然有可一读之处;思亲忆旧的文字读来更能展现梁漱溟先生的深思与省悟。文末的几篇读书所得,每篇字数虽都不多,但均可见出作者的识见和体悟有他人所不及之处。

内容推荐

  《深思与省悟(精)》一书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编选其父文稿三十余年,从读过的无数文章中,精选出印象特深、一读再读、不忍释手的四十篇,并亲自为每篇撰写了编者导言。梁漱溟一生东奔西走,经历之多,常人少有。书中既有人生的思索与领悟,亦有自述经历、思亲忆旧的回忆文章,也有读书与论政的独特心得,其中《谈禅宗》《谈静》《纪念先妻黄靖贤》等皆为首次发表。

目录

编者前言

秋意

三种人生态度

成功与失败

吾人的自觉力

欲望与志气

择业

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

道德为人生艺术

谈乐天知命

谈修养

谈戏剧

谈禅宗

谈静

何谓理性

孔子的道理与中国的人生

这好比太阳底下不用灯

思索与领悟

一个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我的中学生活

思亲记

先父所给予我的帮助

纪念先妻黄靖贤

寄宽恕两儿

山东敌后历险

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寄晓青甥

怀念熊十力先生

初访延安所见

统一与民主

答政府见召书

国庆日的一篇老实话

孔子真面目将于何求?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我将这样地参加批孔运动

成都诸葛武侯祠拜谒志感

《论语》决不可不读

读新版李氏《焚书》《续焚书》

个人出自社会,社会大于个人

风俗人情古厚今薄

率直无隐以报梁任公

生物生命与天时节气变化息息相关

试读章节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人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度之深浅、曲折、偏正……各式各种都有;而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亦皆有其各种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笼统,而究难免于笼统。我们现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过是比较适中的办法而已。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妒、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最能发挥到家者,厥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个生活,完全为宗教生活。他们最彻底,最完全;其中最通透者为佛家。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在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处我特别提出儿童来说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郑重”一词似太严重。其实并不严重。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无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确有分别。此系言浅一层。

  更深而言之,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这条路发挥得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地尽力量去生活。此话虽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尽包含在内;如后来儒家之“寡欲…‘节欲…‘窒欲”等说,都是要人清楚地自觉地尽力于当下的生活。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催逼,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引诱向前生活,为被动的、逐求的,而非为自觉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即以欲望为逐求的、非自觉的,不是尽力量去生活。此话可以包含一切道理:如“正心诚意”“慎独…‘仁义”“忠恕”等,都是以自己自觉的力量去生活。再如普通所谓“仁至义尽”“心情俱到”等,亦皆此意。

  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将此三者排列而为比较,当以逐求态度为较浅;以郑重与厌离二种态度相较,则郑重较难;从逐求态度进步转变到郑重态度自然也可能,但我觉得很不容易。普通都是由逐求态度折到厌离态度,从厌离态度再转入郑重态度,宋明之理学家大多如此。所谓出入儒释,都是经过厌离生活,然后重又归来尽力于当下之生活。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方归转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丝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P5-8

序言

  我为先父文稿编辑出版之事,至今已干了三十多年,读过的文稿无数,其中有的留有印象特深,常一读再读,不忍释手。如从中选择若干,汇编成小书一本,供人茶余饭后翻翻,或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利用业余时间,经过约半年的努力,终于了却自己的心愿。

  选人此书的文字,或长或短,内容差别更大。但被选人,总各有缘由。

  先父一生东奔西走,经历之多,常人少有。一九三八年初,赴陕北走访中共领导人,写有《初访延安所见》;一九三九年,由大后方重庆,往山东敌后,在鲁南蒙阴山区,于日军包围中历经危难,后写出《山东敌后历险》。一九四二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港九,先父当时恰在此为中国民主同盟创办《光明报》,并主持其事。为避敌人搜捕,先父乘小木船潜返内地,又历经艰险,至桂林后,即撰成《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以家书的形式详尽地记述其经过,以及历险后的感想。这类出自亲历者之手的文字,自然有可一读之处。

  一日先父与我二人闲谈间,先父忽然说了这样一句话:“《思亲记》是我所写成的文章中最好的一篇。”此文写成于一九二五年,此时距我祖父巨川老先生自沉明志于北京积水潭已七年。文中先父诉说了追思之意和深自悔悟之情,是我最爱读的一篇文字。

  《怀念熊十力先生》是先父暮年所撰成的一篇文字,当时他已年届九十。出于对挚友的怀念,他仅仅以一千二十字,便言简意赅地写出了二人四十年交谊。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先父常在黎明前与学生做朝会活动,会上与学生讲话,多是给学生以指点启发,内容或谈论人生修养,或讲述治学方法,因均出自切身体认,或本于个人感悟,与空泛议论根本不同。一九三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这些讲话的一部分曾被辑录成书出版,书名《朝话》。此书出版后,已前后再版十多次。现将讲话八篇也选人,提供给读者。

  此前不曾发表过的文字,也有多篇收入本书,如《谈禅宗》《谈静》,以及《生物生命与天时节气变化息息相关》等,在此无须一一列举。大家自可从个人兴趣,去选读好了。

  全书之末的几篇是从先父的《勉仁斋读书录》一书中选的,每篇字数都不多,但均可见出作者的识见和体悟有他人所不及之处。

  编这类散文集在我是第一次,无经验之可言,因此在文章的取舍及排编等问题上,常与李佳同志商量,听取她的意见。并通过她与三联书店沟通,取得认可,终得以出版。在此自应向她表示感谢。

  最后,还愿能听到读者的意见,望多多指教。

  梁培宽于北大承泽园

  二○一六年七月十二日,时年九十有一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8157
出版时间 2017-07-01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作者 梁漱溟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168
印数 6000
0.266
CIP核字 2016220863
15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编者 梁培宽
开本 32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7-07-01
包装 精装
出次 1
字数 85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267
首版时间 2017-07-01
印张 5.5
印次 1
出地 北京
133
190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