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谷童话

¥25.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765548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193
  • 印数   30000
  •   0.29
  • CIP核字   2017080069
  •   12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绘者   赵希岗
  • 开本   32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70后”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得主徐则臣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青云谷童话》讲述一段人与动物彼此信任的奇妙情缘,一部寻找生命出口的希望之书,献给每个一直在寻找心之所向的孩子。

  古里和古怪一个生活在如桃花源一般的青云谷里,一个生活在高耸入云的青云山上。忽然有一天,一千四百二十六条船进入青云口,一群西装革履的先生闯入了他们淳朴而悠闲的生活……

内容推荐

  “70后”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大奖得主徐则臣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青云谷童话》讲述了:“嘿,我,你,朋友,喜欢。”男孩古里学会了怪物古怪的语言。

  古里和古怪一个生活在如桃花源一般的青云谷里,一个生活在高耸入云的青云山上。忽然有一天,一千四百二十六条船进入青云口,一群西装革履的先生闯入了他们淳朴而悠闲的生活……

  古里和古怪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或温情的故事?不速之客的到来会改变青云谷人的生活吗?当古怪和青云山上的其他动物被捉时,视它们如兄弟的古里,该如何展开营救行动?当一场洪水降临时,古里、古怪以及青云谷中的幸存者又如何面对这巨大的考验?

目录

1.古里,古怪,朋友,喜欢

2.不速之客

3.最美好的纪念碑

4.青云福邸

5.动物展览

6.守候

7.破旧立新

8.睡神和智多星

9.入口节大营救

10.这才是青云口

从大地上起飞

试读章节

  古里,古怪,朋友,喜欢

  一千四百二十六条船。石壁上一大片划痕,每条船从洞口里划进来,古里都用尖角石块儿画一条线。古怪挺着长满黑毛的大肚子,站在古里身边帮他数,不过数数超过两百古怪就乱。人类创造出如此庞大的数字它不能理解,但它愿意相信古里,这小子说梦话时算术水平都一流。古怪没见过这么多船,古里也没见过,整个青云谷的人都不曾见过。

  一千四百二十六条,首尾相接,沿青云河绕了一个大圈,第一条船的船头抵在最后一条船的船帮上,整个船队像个尾巴来不及长大的逗号。等船上的货物卸空以后,最后一条船必须挪出个空地来,第一条进入青云谷的船才能顺利地划入青云洞口。九曲回肠的青云洞,如同一截幽暗的盲肠辗转地连接着外面的世界。

  在这样一个天高云淡的中午,洞外的世界天是灰的。如果不下雨,那里的半空就会飘满粉尘、烟雾和风的混合体。在那里,你要是能跳得足够高,然后伸出舌头,便会同时尝到盐、醋、芥末和石头渣的味儿。你还会听到“雷声”从大地往高处翻滚,因为那里喧嚣异常,穿体面华美衣服的男人和女人都喜欢扯着嗓子说话。几年前父亲就告诉过古里,那些人把生活弄得像一场没完没了的尖叫,跟他们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声音放到最大才能被别人听见。古里没去过那里,但这一点很明显,仅一千四百二十六个船夫撑篙和划桨的声音就已经像山洪在暴发。船上的陌生人还抻长脖子相互搭讪,说粗俗的笑话,整个运输就成了一场乱糟糟的、浩大的战争或逃亡。正在午睡的青云谷人全醒了,把头从窗户里伸出来,最博学的人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船,也没见过船上装载的那么多的砖瓦、琉璃和钢筋、水泥、混凝土,还有一些奇怪的工具。

  “他们真要把路修到山顶?”古怪揪着脑门儿上的一撮白毛。

  “你相信?”古里抬起头,青云山高到了天上,翅膀小一点儿的鸟都飞不过去,“放心,没人找得到你的窝。”

  古怪住在一个葫芦形的山洞里,洞外有棵大树,各种藤蔓从枝杈上垂下来,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野花为它遮住洞门。半夜里饿了,古怪半睁着眼,迷迷糊糊地抓住一根粗藤吊上去,晃晃悠悠的时候逮哪儿抓哪儿,到手的野果子它都能吃。这是古怪出生以来的第十二个住处,它曾被凶猛的豹子和老虎追赶过,被狡猾的狐狸和豺狼算计过,也被鼻子都能识路的猎人盯上过,过去的三年就搬了四次窝。

  再不会有比葫芦形的洞穴更好的地方了,如果你总想着逃亡,那你一辈子都得逃亡,古怪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十二”是极限。古里说,人类不喜欢“十三”,不吉利,更不喜欢“十四”,尤其不吉利。人不喜欢的,古怪也可以不喜欢。但是两千米外有条水泥石阶路,已经修到它站在洞门处就能看到的地方了。有天夜里,古怪梦见那条路在黑暗中拐了一个险峻的弯,如同凶猛的巨蟒,直奔它的葫芦洞。

  “来过这里的只有你。”古怪若有所思地把两只健壮的前掌搭到古里肩膀上,按了一下。P1-3

序言

  新的风景

  著名作家曹文轩

  《青云谷童话》在则臣的个人写作史上,也许有着特别的意义。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它大概是则臣写给孩子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在此之前,他在成人文学领域的写作,已经节节胜利。与他同龄的作家相比,他无疑是走在前头的,甚至是遥遥领先的。十几年时间里,他不仅是在创作数量上,更是在质量上,显示了他强劲的成长能力。他是一直向前、向上的,而不只是在做同一水平的重复、再现,或写来写去其实还在原点上。他与原点拉开了远远的距离,而且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写作势头预见,他会离原点越来越远。

  就在这一路凯歌的情景中,他却临时改变了他的写作路线,放下成人文学写作,而为孩子写出了一部《青云谷童话》。这也许是他对自己写作路线的有意识的调整,也许是想做一次新的尝试,也许是想换换心情,也许是觉得一味地干一种活儿有点儿单调、乏味,有点儿累而想干另一种活儿,也许是他确实觉得他内心很有一种写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冲动,于是就写了,而且很快很顺利,好像他本来就一直在写这样的作品。

  看罢《青云谷童话》,我的印象是:他没有在涉足一个新领域时可能会呈现出的东张西望、紧张不安的状态,没有生疏,没有隔膜,没有不知如何进入新路径时的茫然和困惑。一下子,不知不觉,他就在门里了,就在那条以前他没有走过的路上大大方方地走了,走得很流畅,仿佛那路他是早就走过的,路两旁的风景他都很熟悉。也许,他在最初构思时,可能偶尔想到过这一回他要去一个陌生的领域,但一进入实际的写作状态时,他就将这是他第一遭干这活儿这件事忘了个干净。结果是,他将这部《青云谷童话》写得一如他此前的作品,没有疙瘩,没有生涩,没有犹疑,顺理成章,自自然然。

  我们能有的解释只能是:文学与门类无关。

  则臣只是一开始时想到这是在为孩子写一部作品——儿童文学作品,而一旦进入写作过程,他可能就不再想这个问题了。写下第一个字之后,他时时刻刻想着的问题就只有一个了:我是在写一部文学作品。潜意识里,他肯定是预设了阅读对象的,但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他用脑用心思量的是故事——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品质、如何讲好这个故事,是语言——用什么腔调的语言、怎样控制语言、怎样拿捏语言,是主题——如何表达有深度的主题、如何围绕主题、如何藏匿主题、怎样使这一主题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是人物——怎么创造一个很不一样的人物以及一些从前的文学作品没有或者很少刻画过的人物、怎样使这些人物活灵活现……当时的写作心境,与他写《跑步穿过中关村》《耶路撒冷》等作品时,可能并无根本的不同。

  没有文学,谈论阅读对象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儿童文学领域这儿,目光为之一亮,欣喜地迎接则臣的《青云谷童话》,显然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它是一部很文学的文学作品,一部很文学的儿童文学作品。

  则臣既然来了,理所当然就应该奉献一部不同寻常的作品,让它成为这片天地里的新风景。则臣做到了。《青云谷童话》带来的新气象,是令人喜悦的。

  一千四百二十六条船,首尾绕着青云河围成了一大圈。

  ……

  他甚至能看见自己的食指在猫头鹰的眼睛里左右摇摆,但它就是不动。他小心地碰了它一下,它还是不动。古里加了力气,猛地戳一下它的身体,一个骨碌,猫头鹰倒挂在了树枝上。倒过头来,它依然保持着蹲在树枝上的姿势。古里吓得撒腿就跑,那只猫头鹰是死的。老死的、病死的还是睡觉睡死的?或者是受到惊吓而死,想另外一只猫头鹰心疼而死?古里跑了几十个台阶,停下来,转身又往上走。他把猫头鹰转过来,让它重新蹲到树枝上。为了让它能够抓牢,像死前一样安稳地立在上面,他还折了一些细小的树枝,填满猫头鹰脚爪与树枝之间的空隙。猫头鹰又一次神气地蹲在树枝上,它的脖子底下没有白胡子。

  泱泱大水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组合:一只喜鹊飞在前头探路,两只凶猛的老鹰各叼一根绳头在拉着门板飞,门板上三个人和一只既像熊又像猩猩的动物弯着腰拼命划水,站在他们前面的是一只胡子都白了的猫头鹰,它一边跺脚一边拍着翅膀喊:“一二,加油!一二,加油!”

  《青云谷童话》不住地向我们展现着我们的儿童文学不曾有过的画面——如此有格调的画面。

  按古怪的说法,猫头鹰的语言跟猫语不同,跟鹰语也不一样,更没有从猫和鹰的语言里取来所需,走的完全是一个新路子:它们基本上只说半截子话。一个音发出一半后,嘴就开始闭上,当硬邦邦的尖嘴最终合拢时,后面的一半音也发完了,所以听起来总像在说半截子话。猫头鹰喉咙和舌头的振动方式跟古怪也不一样,发出声音时如同在跳轻盈的舞蹈。睡神说话少,声音含混轻飘,像在梦游,很多音轻如蝉翼,仿佛树叶晃动带起的小风都可能把它撕破。古里学起来格外艰难。他不得不把脑袋凑到古怪的嘴边,忍受着它的口臭去观察它舌头的每一点儿细微弹动。有一天他正抻着脖子往里看,看守员问他怎么回事,古里没好气儿地回答他:“古怪有龋齿了。”

  ……

  这之前,我们还没有听到过这样的故事,即使听到过,也不是这样讲这个故事的——通常我们不这样讲故事,不用这样的腔调讲故事。我们的儿童文学不曾用过这样的叙述口吻,我们用的是别样的叙述口吻。

  也许,这一切就是我们欢迎《青云谷童话》的理由。

  则臣在讲故事,但没有放下身段来讲,更没有蹲下来讲。他就那么讲——似乎并不特意地给孩子讲。但我想孩子会喜欢听的,因为他无论怎样讲,那个故事都是一个孩子喜欢的故事。一个神话的、传说的、魔幻的、神秘莫测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见这样一个情形:一群大人在说事,但说的事与孩子的好奇心直接相通,与孩子的认知能力又很匹配,于是这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不停地往上凑,其入迷程度远超大人。

  则臣的作品也许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话题:写一部孩子可能喜欢的作品时,不一定非要使用儿童文学通常使用的语调、语气,关键在于怎么讲一个能吸引孩子的故事。

  中国的儿童文学在结构上、叙述风气上正悄然发生变化。则臣他们的到来,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是件很好的事情。

  也许《青云谷童话》会成为一个话题。

  2017年4月8日于北京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则臣既然来了,理所当然就应该奉献一部不同寻常的作品,让它成为这片天地里的新风景。则臣做到了。《青云谷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不曾有过的作品。《青云谷童话》带来的新气象,是令人喜悦的。

  ——著名作家 曹文轩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书评(媒体评论)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765548
出版时间 2017-04-01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作者 徐则臣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193
印数 30000
0.29
CIP核字 2017080069
12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绘者 赵希岗
开本 32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7-04-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104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287.7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张 6.5
印次 1
出地 天津
147
200
读者对象 小学生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