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莎士比亚著,屠岸、章燕译的《莎士比亚诗歌全编(长篇叙事诗)(精)》是“北极光诗系·经典译丛”的一部。莎士比亚的长篇叙事诗包括《维纳斯与阿多尼》《鲁克丽丝失贞记》《恋女的怨诉》《凤凰与斑鸠》《热情的朝圣者》五首。其中《维纳斯与阿多尼》是译者屠岸先生新译,此前从未发表过。
本书是莎士比亚诗歌的一次集结,除散见于其戏剧作品中一些非独立创作的诗篇外,包括了莎士比亚全部十四行诗和长篇叙事诗。这些诗作由翻译界泰斗屠岸先生精译,尽可能地还原和展现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有助于读者和学者对莎士比亚诗歌的了解和研究。
莎士比亚著,屠岸、章燕译的《莎士比亚诗歌全编(长篇叙事诗)(精)》收录了莎士比亚的长篇叙事诗,包括《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失贞记》《恋女的怨诉》《热情的朝圣者》《凤凰与斑鸠》等。莎士比亚的叙事诗忠于人物的情感和人物自身的个性,因而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生动、真实、丰满、自足的。
是莎士比亚所贬斥和批评的对象。笔者不认同这样的看法。虽然伊丽莎白时代新教的教义不允许无节制的放纵,但天主教的禁欲教条已经被破除,希腊文明中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张扬已经深入人心,这种自由的天性是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的。莎士比亚的《维纳斯与阿多尼》产生于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在诗中,维纳斯热情、天然、无拘无束,她对爱的大胆追求,正是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抵抗禁欲主义的例证。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来描写维纳斯压在心底的爱欲和得不到爱情的悲伤:
炉子关起来,炉火会烧得更旺,
河流受阻隔,河水会涨得更满:
畅快地说出压在心里的悲伤
爱情的欲火才能够得到减缓,(331-334行)由此可见,诗人不主张压制人的自然本性,并希望爱欲可以自由地表达。诗人还通过维纳斯之口描写了阿多尼的那匹跑去交欢的马所焕发出的生命力:
他被拴住时,多像匹困顿的驽马,
服服帖帖地受一根皮鞭子管束,
可一见他的所爱——青春的报答,
他便对这样的管束不屑一顾,
挺起了颈背把缰绳甩在一旁,
他的嘴、胸、背全都松了绑。(391-396行)爱情能唤醒青春的活力,能显现生命的本性,这本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虽然维纳斯对阿多尼的爱中有情欲的成分,但她的爱是真诚的:见阿多尼执意不肯,她最终也就放了手;得知阿多尼要去猎杀野猪,她为阿多尼的安危担忧,焦急地力劝阿多尼不要去碰那危险的动物,而要他去捕猎野兔;她听到阿多尼捕猎动物时混乱的叫嚷声,就一阵心惊胆战,慌乱不堪;在最终见到阿多尼命丧黄泉那一刻,她神情恍惚,肝胆欲碎。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维纳斯对阿多尼的一片真情!
然而,莎士比亚对维纳斯过分的爱欲也是有所批评的。阿多尼天真单纯,有一副绝世俊美的容貌,维纳斯对此一见倾心。但阿多尼尚未达到能够理解爱情的年龄。他拒绝维纳斯的主要原因是他尚且年少,不懂爱情。直至维纳斯对他穷追不舍之时,他才表露出对维纳斯过分爱欲的厌腻和批评。按照阿多尼的话说:
有谁会身穿还没做成的衣裳?
有谁会采摘还没出芽的花蕾?
初生的东西受到一点点损伤,
长到青春期就会凋敝、枯萎:(415—418行)可见,诗人所反对的不是真挚的爱情,而是不恰当的爱和过分的爱欲。维纳斯的爱是真诚的,但她对阿多尼的爱并非恰当的爱,因为强求的爱不仅得不到结果,还会适得其反,损伤初生的青春。爱情是人之本性,但爱情要顺从自然,不可超越自然的天性。顺从自然才是至高的爱和至高的美。 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多歌咏爱情、以爱之悲欢为主题的诗作,但多数诗作中主动追求爱情的往往是热情的男子,而被追求的对象则是娇媚的女子。在莎士比亚的这首诗作中,人物的角色恰好颠倒过来,主动追求者是女性维纳斯,而被迫者是小伙子阿多尼。有趣的是,诗中的维纳斯却像个男子那样穷追不舍,她恳切地劝说、竭力地诱惑,而阿多尼则像女子一般是被动的,他的容貌也一如清新俊美的女子。这种性别错位的现象常被批评者拿来用作莎士比亚诗作性别研究的材料。不过,这种性别的错位在伊丽莎自时代的戏剧演出和莎士比亚戏剧中并不罕见。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演员均为男性,剧中的女性角色都由年轻俊美的小伙子来扮演,而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常有女扮男装的人物和情节,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等。由俊美的小伙子来扮演这些女扮男装的角色对这些演员来说既是对他们演技的挑战,又使他们感到游刃有余。男性演员出演女性角色,而剧中的女性角色又装扮成男性出现,这种性别的错位着实为剧情带来不少欢乐成分。把这种性别的错位放在莎士比亚的诗中,也会造成一种喜剧式的幽默感。这又会使我们想起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也有对男性友人的美貌的歌咏。在莎士比亚的诗作中,美与爱不受性别的限制,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其背后暗含的是诗人对人的美与天然本性的崇尚。
这首诗作的语言华美,想象丰富,诗艺高超。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是将莎士比亚的诗作推到与其剧作同等高度的第一人。他尤其欣赏莎士比亚诗歌中丰富的意象及其中蕴含的意义。《维纳斯与阿多尼》中有这样两行诗句:
看啊,如一颗亮星划过天际,
黑夜中他在爱神的眼前逃去。(815—816行)柯尔律治对此盛赞道:“到了一起——阿多尼的美貌——他逃跑的快速——迷恋于他的凝望者的思慕与绝望——还有给诗罩上的朦胧的理想性质。”(P6-9)
“望夏日长空,即为诗,虽然不在书页里。真正的诗,逃逸。”(艾米莉·狄金森)
诗,跟语言一样古老,甚至更为古老。诗,是无声胜有声,是木叶无语纷纷落。诗,是两个默契的人说话,说着说着,进入沉默。“人,诗意地栖居”。诗是凡躯出生人死的本相,因而不妨说,每个人都是诗人,都默契于诗,虽然你常常忘了,因而也被遗忘。
像暗夜中的北极光闪现,照亮虚空中的虚空,让无声者发声是诗人的天职。诗人体悟沉默,更痴迷于语言,他/她的心灵更为敏感,每当情动于衷,不能自已,遂在语词的密林里耕耘,让语言从其根部发出颤音,让天地人神共鸣。
好诗是有强度有张力的语言,一首好诗有时恰如一个有力的扣球,它不想打败读者,它希望读者把球接住。因而,诗之美不必优美,不唯抒情,更远离滥情。对于一首好诗,读者理应有更高的期许,远非轻松的消遣和抚慰,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点。好诗磨砺读者的感性,带你走入陌生和惊喜。
“北极光诗系”邀您重读经典,并推介当代新篇。其中,“经典译丛”,主要精选老翻译家的经典译作。百年来,外国诗歌经典经受了翻译的考验,有磨损有变形有创造,为中国文学引入了新的观念、新的感性和新的表达,参与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并已成为中文经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份财富需要代代传承。与此同时,伴随语言和感性的日益更新,也需要鼓励新译者尝试经典重译,我们相信,经典经得起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常译常新。
“北极光诗系”之“当代译丛”推介当代世界诗歌精品,特别是在世界诗坛被充分认可,享有定评而鲜有中译本的诗人诗作。这是一块尚待耕耘的土地,需要出版家的胆识和情怀,也需要新一代译者继往开来、不懈努力。
经典或许不是你正在读或打算读,而是你正在重读或打算重读的书;而每一部经典都曾经是当代新篇,来自鲜活的当下,在读者的阅读中走进历史,成为经典——
为永恒驻足,
为甜蜜与光明留步,
走进经典,
朝向诗与生命的极处。
编者
2016年5月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