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熊剑平编著的《古代谍战史话/中国史话》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先秦时期谍战,重点介绍伊尹、吕尚及苏秦、张仪等人的间谍活动和《孙子》的谍战理论。第二章介绍汉唐时期间谍活动,重点介绍陈平等人的行间经历以及石勒、韦孝宽等人的谍战谋略。第三章介绍两宋时期谍战,展示谍战谋略和谍战理论在这期间的飞速发展情况。第四章介绍明清时期谍战和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期间的间谍活动。
谍战史是军事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的战争,几乎都有间谍参与其中。“三军之事,莫亲于间。”间谍因为掌握着机密情报,更有机会接近统帅,从而对战争的发起和进程乃至战争的最终结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熊剑平编著的《古代谍战史话/中国史话》分四章对中国古代的间谍活动进行介绍,使读者能够对古代谍战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对间谍在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有所认识。
序
一 先秦时期的谍战
1.溯源:上古时期的谍战
2.“变诈之兵并作”:谍战兴起
3.纵横捭阖:以纵横家为代表的战国间谍
4.以《孙子·用间篇》为代表的谍战理论
二 汉唐时期的谍战
1.谍战助定鼎:朝代更替中的谍战
2.不惜奔波之苦的战略间谍
3.不断翻新的谍战术
4.死间:难以避免的沉重
三 两宋时期的谍战
1.国君善间,国可得福
2.将军善间,军得利器
3.使臣善间,借机行事
4.和尚善间,深藏不露
5.两宋时期谍战理论的发展
四 明清时期的谍战
1.传统谍战谋略在明代的继承和出新
2.明清易代之际的谍战
3.海岛谍战:收复宝岛的必备利器
4.列强对中国的谍战
5.《间书》:古典谍战理论的总结
秦国在觳之战遭到惨败之后,秦穆公就已经决心把战略目标调整到西部,加强向西拓展,不再盲目东进。这个时候,西戎使者由余的出现,正好给秦穆公提供了向西进军进而独霸西戎的大好时机。策反由余,使其能够为己所用,便成为秦穆公当时最为迫切的任务。
由余,一作繇余,其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而逃到西戎。西戎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想探听一下秦国虚实。由余能说中原一带的方言,就被派到秦国担任使者,借此机会收集情报。
秦穆公领着由余观赏秦国的高大宫殿,以此炫耀秦国的强大,没想到这种炫耀只是换来由余的一番讥笑。秦穆公感到非常奇怪,询问由余原因。由余非常直率地指出,这种浩大工程会令老百姓苦不堪言,显然是劳民伤财之举。话虽然难听,却引起秦穆公的重视,他对由余另眼相看。他没想到西戎这个蛮夷之地竟然有一位如此深明事理之人,所以立即提高了接待由余的规格。
随后,秦穆公找来内史廖商量。内史廖认为,既然由余没有隐瞒自己的观点,说明他是坦诚相待,那就可以争取过来为我所用。接着,内史廖就说出了一套策反由余的计划,秦穆公对此言听计从。
第二天,秦穆公让乐官精选几位擅长歌舞的美女送给西戎王,西戎王愉快地接受了。对于由余,秦穆公则是热情挽留,盛情款待,让由余充分感受到秦穆公的诚意。酒席上,秦穆公择机询问由余西戎的山川地貌与风土人情等情况,由余酒后吐露真言,秦穆公因此了解到很多有关西戎的重要情报。
一年之后,由余回到西戎。戎王责怪他迟迟不归,渐而刘其产生怀疑。西戎王自己则因为得到新欢,一直疏于朝政,沉湎酒色,也让由余感到失望。由余曾经几次进谏,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惹得西戎王心生厌烦,二人关系渐渐破裂。这时候,秦穆公乘机派出间谍到西戎散布流言,说由余已经投靠秦国,并且给秦国传递了很多重要情报。由余知道这些情报其实都是自己在无意之间透露出去,深感自己有被害的危险,于是开始有逃离西戎的打算。这时,秦国派出的间谍秘密地与由余见面,为由余出逃秦国创造条件,由余就此投靠秦国。
秦穆公看到由余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立刻明白称霸西戎的目标已接近成功。他立即给由余加官晋爵,给予优厚的待遇。由余感受到了秦穆公的恩宠,便主动和他商定讨伐西戎的计划,为秦穆公进攻西戎出谋划策。第二年,秦国出动大军,对西戎发动攻击。由余对西戎的设防情况非常熟悉,带领秦军一路高歌猛进,非常顺利地吞并了西戎12国。秦国领土由此得到极大扩张,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作为西方霸主的地位,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穆公霸西戎,战略方向的调整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秦穆公的善于用间和善于用人也非常关键。由余这样对西戎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臣,被秦穆公成功地策反,这对秦占据西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个缘故,司马迁才会在《史记·秦本纪》中如此感叹:“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
西北已成为秦国的天下,东南尚有吴与越长久缠斗。春秋晚期,吴越争霸替代了晋楚争霸,愈演愈烈。在这场争霸战争中,谍战的作用尤其重要。越王勾践甚至亲赴吴国,充当间谍,策划和指挥这场针对吴国的谍战。
吴与越结邻为伴,却纷争不已,仇怨日深。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乘着越国治办丧事、防守松懈之际对越国发动攻击,却被越国击败。阖闾在战争中身负重伤,死在回国的路上。3年后,夫差举倾国之兵进攻越国,打败越军。战争中,越国损失惨重,勾践身边甚至只剩下五千甲士。为免遭亡国灭种,勾践采纳文种“卑辞厚礼”、委屈求和的建议,派大夫低声下气地向吴王请罪:我勾践愿为吴王臣仆,夫人可为吴王奴妾,大夫、国士以及他们的妻女都心甘情愿地为吴王服役,越国的宝器珍藏也可以尽数献给吴王。与此同时,勾践加紧对吴太宰伯豁进行收买,将他发展为内间。由于文种的出色运作,伯豁果然被成功收买,并在关键时刻解救了勾践。
伯豁劝说吴王:“越国已经称臣,赦免勾践则可以尽得越国的珍宝和物产,这显然是对吴国非常有利的事情。”就这样,骄傲自满的夫差终于同意议和,并释放勾践。伍子胥得知这一消息后,长叹一声道:“这是养虎为患,越国将会发展国力,训练军民,20年之后,吴国就变成池沼废墟了!”
初步目标得以实现,勾践便着手展开下一步计划,“与范蠡人宦于吴”。勾践君臣人吴可实现的战略企图有二:一是佯向夫差示弱,借以麻痹夫差;二是借机打探吴国的军政情报,深入吴国充当间谍。勾践对吴王表态,可以把越国的锁和钥匙都交付给吴国,请吴王完全放心。
P10-1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衰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