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森林(精)/经典译文

¥28.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40501
  • 译者   梁志坚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175
  •   0.318
  • CIP核字   2015074822
  •   18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开本   32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15-10-01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约翰·巴勒斯编著梁志坚编译的《醒来的森林(精)/经典译文》是一部由一个熟悉并热爱鸟的人写就的关于鸟类的书——它不是一本干巴巴的鸟类目类,而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鸟的画面。林中暮色和清新宁静的氛围使得这本书的读者无法自拔,翻阅着它,有一种夏日度假的感觉。

内容推荐

  对于生活在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的人来说,读这本约翰·巴勒斯编著梁志坚编译的《醒来的森林(精)/经典译文》,无异于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精神之旅。

目录

河畔版简介

第一章 百鸟春归

第二章 在铁杉林中

第三章 阿迪朗达克山脉

第四章 鸟 巢

第五章 春季在首都观鸟

第六章 漫游桦树林

第七章 蓝色知更鸟

第八章 大自然的邀请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在我生活的地域里似乎只有一个地点能吸引所有的鸟类,在这里你可以观察到几乎全部的美国的鸟类。这是一块多岩石的土地,很久以前曾被开垦过,但它现在又迅速恢复了荒野的原貌和大自然的自由,具有了鲜明的半开垦、半荒野的特征,这正好为鸟类与孩童所喜爱。它的两侧一边是村庄一边是公路,有许多公路交叉的路口,四通八达地延伸出去,联系着一条条的小路与旁道。在这些路上,整日里都有士兵、工人、逃学的孩童来来往往。由于这里如今没有再遭到斧头和长柄大镰刀的砍伐,最后竟与远处的山体和树林融合为一体,长出了一排排的雪松、月桂树和黑莓。这块土地上主要占据着雪松和栗树,在许多地方,还长有石南与荆棘丛。但是,它的主要特征却是其中心地带茂密地生长着山茱萸、水山毛榉树、沼泽树、桤木、香灌木、金缕梅等,而且还密密麻麻地爬满了牛尾藤和霜葡萄。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流,从远处的沼泽地流来,穿过这片盘根错节的林地。纵使它道不明这其中的一切,也能清楚地告诉我们这块林地里的地貌与物产。那些不为雪松或者石南、栗树所吸引的鸟儿们肯定能找到理由来到这片由混杂林构成的中心地带。在这片闲置的荒野上聚集了多数比较常见鸟类,我还在这里见过许多比较稀有的鸟类,诸如大冠捕蝇鸟、独居莺、蓝翅泽莺、食虫莺、狐雀等。由于这里没有捕食这些鸟类的动物,而且还因为这里飞蝇和昆虫数量众多,这两种因素共同促使了鸟类来到这个地方。不必担心鹰的袭击,爱好和平的音乐家轻快地飞过这里,于是这里便成为深受鸟儿们喜爱的游乐园了。

  不过,在所有这些知更鸟、捕蝇鸟和各类莺中,荣誉最高的当属黄褐森鸫。除了知更鸟与灰猫嘲鸫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黄褐森鸫了,他从每一块岩石和每一处灌木丛中向你打招呼。他在五月份第一次出现时还面带羞涩和含蓄,但在六月底前却变得温顺和友好了。他或在你头顶的树梢上,或是在前方数步之遥的岩石上唱歌,甚至有一对黄褐森鸫在离附近的一座大凉亭的走廊不到十至十二英尺的地方筑巢,养育后代。但当客人们开始陆续来到这里,走廊上挤满了兴高采烈的人群时,我注意到母鸟的举止显得有些恐惧与惶惶不安。她停留在离人们只有数步之遥的地方,不动声色地栖坐在那里,久久地,一动也不动,一点声音也没有,好像这只可爱的生物已下了决心,如果可能的话,避免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果我们以曲调的音质来检测的话,那么在各科鸣禽中名列前茅的肯定是黄褐森鸫、隐居鸫和棕色夜鸫。

  毫无疑问,嘲鸫的音域最宽,而且还拥有各种各样的演唱技能,每次演唱总是能让听众耳目一新,大为惊喜。但由于他的演唱大都是在模仿别的鸟儿的演唱,他从未达到隐居鸫的那种宁静美丽与崇高的境界。因此当我在听嘲鸫的歌声时,尽管我最初的情感是觉得惊奇与难以置信,然而最能确切地表达我的感觉的词是“佩服”,这么多而且变化如此之大的曲调竟然是从同一副喉咙里发出来的,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我们在欣赏这一演出时的感觉就与我们在观看运动员或体操选手惊人的技艺是一样的。尽管这些曲调许多是模仿来的,但其中却不乏原唱的清新与悦耳。这些鸫科鸣禽的歌声所激起的情感属于一种更高的境界,正是因为他们的精彩演出激发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美与和谐的最深层的感受。

  P16-17

后记

  美国的自然文学传统可以上溯到17世纪初。美国早期的许多作家,用日记、旅行笔记和书信散文等形式记下新大陆的美丽景色,为自然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直到两个世纪以后,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呼吁建立独立的美国文学,美国作家才开始把新大陆的风景作为文学艺术的灵感源泉。这时,出现了爱默生、梭罗等一大批以描写自然著称的诗人作家。之后,又相继出现了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玛丽·奥斯汀等很多自然文学家。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坛上正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美国自然文学,而约翰-巴勒斯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之父”。《牛津美国文学词典》这样介绍巴勒斯:“在爱默生和梭罗的影响下,巴勒斯通过对家乡卡茨基尔一带的敏锐观察,成为继两位超验主义大师之后的伟大的自然散文作家。”

  约翰·巴勒斯,1837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州的罗克斯贝里,在卡茨基尔山区他父亲的农场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1 7岁时巴勒斯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但仍然在许多机构继续学习。在库博斯镇神学院,他第一次读到了华兹华斯和爱默生的作品。巴勒斯对自然的热爱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童年的经历,以及后来受爱默生、梭罗,尤其是惠特曼的影响。巴勒斯青年时代对爱默生的迷恋,使他视后者为自己的“精神之父”。他最初的散文也常常被视为出自爱默生之手。1860年他在一个刚创刊不久的杂志——《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他的散文。编辑认为他的文章与爱默生的作品极其相似,最初,还以为他是抄袭爱默生的作品。

  1863年,巴勒斯邂逅了另一位他所崇拜的大师惠特曼。惠特曼鼓励巴勒斯进行自然文学的写作,自然文学要求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精细的观察,资料确凿,同时还要富有诗意地赞美自然。

  巴勒斯与惠特曼在文学创作中是相互影响的。巴勒斯是诗人观察自然的向导,而惠特曼则是将巴勒斯引上自然文学之路的向导。1871年巴勒斯出版了第一本自然散文集,其书名Wake—Robin就是惠特曼为巴勒斯选定的。Wake—Robin一词在英文中为“延龄草”之意,据巴勒斯在该散文集首版序言中所述,我找到了“延龄草”一词:这是一种白色延龄草的通用名称。它在我们所有的树林中绽放,它的绽放标志着所有鸟儿的到来。从题目来看,惠特曼的第一部诗集《草叶集》和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延龄草》,仿佛就如源出一体的姊妹篇,象征着诗人与自然文学作家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巴勒斯通常被视为“鸟之王国的代言人”,所以人们常把Wake—Robin认为是“醒来的知更鸟”之意。有人认为这是对书名Wake—Robin--~的误解,其实不然。让读者由草而及鸟儿,此乃诗人在为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选定书名时的独具匠心之处。诚如巴勒斯在这部散文集的第一章中所描述的那样, “季节的每一阶段都会特别青睐某种鸟类。蒲公英告诉我什么时候去寻找燕子,紫罗兰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期待黄褐森鸫,因此当我发现延龄草花开时,我就知道春天已经开始了。对我来说,这种花不仅仅表明了知更鸟的苏醒,因为他已经醒来好几个星期,还预示着宇宙的苏醒和大自然的复苏。”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由草及鸟儿乃至鸟儿的栖息之处森林,将巴勒斯的这部自然散文集的书名《延龄草》意译为《醒来的森林》。本译也因循这一惯常的译名。

  《醒来的森林》一书正如当时的《大西洋月刊》主编W.D.豪威尔斯说:“这是一部由一个熟悉并热爱鸟的人写就的关于鸟类的书——它不是一本干巴巴的鸟类目类,而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鸟的画面。林中暮色和清新宁静的氛围使得这本书的读者无法自拔,翻阅着它,有一种夏日度假的感觉。”

  《醒来的森林》的出版获得巨大成功,巴勒斯成为当时最受爱戴的美国作家之一。迄今为止,《醒来的森林》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部作品,被誉为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

  然而,尽管城市生活过得很愉快,但巴勒斯还是怀念在卡茨基尔山区度过的少年时代。1873年,巴勒斯回到家乡,还购置了一个九英亩的果园农场。他亲手设计和建造了一栋石屋,称为“河畔小屋”。1875年他又在距河畔小屋两英里处的山间盖了一所简易的小木屋,称为“山间石屋”,从这里进入森林只有一英里半的路程。在那里,他过着农夫与作家的双重生活:辛勤地照看他的果园,宁静地观察野生动植物和季节的变化,退回到小木屋里记下他的思想。巴勒斯一生的后48年几乎都是在这两处贴近自然的乡间度过的。英国作家爱德华。卡彭特在给惠特曼的信中如此描绘巴勒斯: “一个带着双筒望远镜的诗人。一个更为友善的梭罗。装束像农民,谈吐像学者,一位熟读了自然之书的人。”

  在其一生中,巴勒斯共创作了25部作品,多以描绘自然,尤其是鸟类为主。因此,他常被称作“鸟之王国的约翰”。除了《醒来的森林》之外,他的自然散文还包括《冬日阳光》(1875)、《鸟与诗人》(1877)、《蝗虫与野蜜》(1879)等。

  他笔下的风景是人们熟悉的,可以接近的,例如农场和院落里的景色:树林、原野、鸟儿和动物,因此令人感到格外亲切,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当时曾创下150万销量的纪录,被公认为他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作家。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 “世界需要更多的有着科学想象力的人。”那些将科学事实记述下来,并给予清晰的解释,附之以诗的神魂,使之成为文学作品的人,便是我说的像约翰·缪尔和约翰·巴勒斯这样的人。

  1921年春,巴勒斯过世了。为了纪念巴勒斯,美国于1924年成立了巴勒斯协会。协会每逢四月巴勒斯生日这天,都对自然文学创作中有突出贡献者颁发约翰·巴勒斯奖章,同时宣传巴勒斯的生平与创作。巴勒斯的山间石屋,作为国家历史遗址受到保护,每年四月和十月开放两次。

  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将翻译本书的任务交给我这位林业人的下一代。书中所描述的情景让我这么一个从小跟着父辈生活在林区者备感熟悉和亲切。虽然求学和工作让我很早之前就离开了孩提时代曾生活过的林区,但儿时的一切留在我脑海的印象是那么的清新与清晰。希望能将此译著献给与我的父辈一样曾经、正在或将要把青春献给林业事业的林业人。

  同时我要感谢我所任教的莆田学院为我的翻译实践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支持。我也要感谢上海大学法学院的梁家威与我一起翻译了本书。也希望译界同人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喜欢我的译著,对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批评与建议。

书评(媒体评论)

  他帮助人们把对自然研究当作一种时尚的追求,确立了自然文学的写作标准。

  ——拉尔夫·H·卢茨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后记
书评(媒体评论)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40501
出版时间 2015-10-01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 (美)约翰·巴勒斯
译者 梁志坚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175
0.318
CIP核字 2015074822
18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开本 32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5-10-01
包装 精装
出次 2
字数 130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712.65
首版时间 2015-10-01
印张 5.75
印次 1
出地 四川
145
210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