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益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中国翻译家译丛

¥37.05 ¥39.00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7692
  • 译者   梅益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386
  • 印数   8000
  •   0.746
  • CIP核字   2013047400
  •   23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编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超越国界的伟大文学作品”,被视为青年人的生活教科书。这部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生活激情的经典之作,在前苏联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部史诗般的英雄传记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小说问世不久,便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并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

  《梅益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梅益翻译本。

内容推荐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编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童年,过的是最底层的苦难生活。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他表现得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在柯托夫斯基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出院后离开了部队,无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还是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均表现出了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并且在爱情问题上也有着严肃的态度和精神境界。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梅益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梅益翻译本。

目录

译者献辞

正文

附注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你怎么像木头一样地站着?”

  那黑眼睛的小孩恨透了神父,他看着他,低声回答说:

  “我一个口袋也没有。”他边说边用手摸着那缝死的袋口。

  “哼,一个口袋也没有?你以为我就不知道谁会干出那么可恶的事情——把复活节的面团糟蹋了吗,是不是?你以为现在学校还能要你吗?哼,你这小鬼,这回可不能便宜你了。上次是亏了你母亲恳求才没有开除你,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地揪住那小孩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里,随手就把门关上了。

  教室里没有一点声音,大家都缩着脖子。谁也不知道保尔·柯察金为什么会这样被赶出学校。只有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明白这回事。他们六个功课不及格的学生在神父家的厨房里等着补考的时候,他亲眼看见保尔把一撮烟末儿撒在神父厨房里预备做复活节糕的面团上。

  被赶出来的保尔坐在学校门口底下一层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他对在税务官家里当娘姨、每天从早忙到晚、对什么事都挺认真的母亲,又该怎么说呢?

  想到这里,他给眼泪哽住了:

  “现在我该怎么办呢?都怨这该死的神父。我为什么要给他撒上一把烟末儿呢?那是谢廖沙叫干的。他说:‘来,咱们给这讨厌的老畜生撒一把。’我们就把烟末儿撒上去了。现在谢廖沙倒逃脱了,我呢,看来准要给开除的。”

  保尔和瓦西里神父早就记了仇。有一天,保尔和米什卡·列夫丘科夫打架,老师不准他回家吃饭。为了怕他独自在空教室里淘气,就叫他和高年级的学生一起,坐在教室后面的凳子上。

  那个高年级的教师是一个瘦子,穿着黑上衣,正在跟学生讲地球和天体。保尔听着他讲什么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什么星星也跟地球相像,惊奇地张着大嘴。他觉得很奇怪,几乎想站起来说:“老师,这跟圣经上说的完全两样呀。”但是他怕挨罚,没敢问。

  保尔的圣经课,神父平时总是给他五分。祈祷文和新旧约他都背得烂熟,上帝哪一天创造了哪一种东西他都知道。关于这件事保尔决定问问瓦西里神父。在下次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父刚一坐下,保尔就举起手来,一得到允许,他就站起来说:

  “神父,为什么高年级的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了好几百万年了,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年……”他突然给瓦西里神父那尖利的喊叫声打断了:

  “混账东西,胡说八道!这是你从圣经上念来的吗?”

  保尔还没有来得及答话,神父就已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了。一分钟后,给撞伤了和吓昏了的他,已经给神父推到走廊上去了。

  保尔回到家里,他母亲又狠狠地责骂了他一顿。

  第二天,他母亲到学校里,请求瓦西里神父让她的孩子回校。从那时起,保尔就恨死了神父。又恨他,又怕他。他从不饶恕稍微侮辱过他的人;他更不会忘记神父冤枉打他这一顿,只是怀恨在心,不露出来。

  他还受过瓦西里神父无数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些极小的事情,神父就把他赶出教室,有时好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跟别的几个功课不及格的同学一道到神父家去补考。他们在厨房里等候的时候,他就把一撮烟末儿撒在复活节蒸糕用的面团上。

  这件事谁也没看见,但是神父马上就猜出是谁干的。

  ……下课了,孩子们成群地拥到院子里来,围住了保尔。保尔忧郁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响。谢廖沙在教室里没有出来,他觉得自己也有错,但又无法帮助他的朋友。

  校长叶弗列姆·瓦西里耶维奇的头从教员室的窗口探出来了,他那低沉的声音,使保尔吃了一惊。他喊道:

  “叫柯察金马上到我这里来!”

  保尔的心怦怦直跳,朝教员室走去。

  车站食堂的老板,一个面色苍白、眼睛无神的上了年纪的人,看了看站在一边的保尔。

  “他几岁了?”

  “十二岁。”保尔的母亲回答。

  “行,让他留下吧。条件是这样:工钱每月八卢布,当班的时候管饭,顶班一天一夜,在家休息一天一夜,可是不许偷东西。”

  “呵,不会的,老板,决不会的!我担保保尔什么也不偷。”保尔的母亲惊慌地说。

  “好啦,让他今天就上班。”老板命令说,又转身向旁边那个站在柜台后面的女招待说:“齐娜,带这小孩到洗刷间去,叫佛罗霞安顿他,顶格里什加。”

  P2-3

序言

  作为第一个把这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译者,我并不想过多地去回忆自己当年在战火纷飞、情况异常艰难的情况下翻译此书的经过。相反,自己脑海里时常涌现的是洪泽湖西岸半城新四军四师师部那间简陋的房子和彭雪枫师长桌案上的那盏跳动油灯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为了新中国而浴血奋战倒在战场上的将士们身边燃烧着的背包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许许多多为了祖国繁荣强盛而志在四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们手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的奋斗目标始终明确,坚定不移。他一直按照党所指示的道路度过自己的一生,在斗争火热的时期他没有袖手旁观,在争夺政权的残酷斗争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血;一直到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他始终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民,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任何作品都有它的局限性。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变化,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与自身命运的抗争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主题永远不会改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永远坚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段朴实无华而又精彩的人生寄语,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相反它会更加坚定我们的信仰与追求,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克服在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无怨无悔地努力拼搏,矢志不渝地去追求人类更高的理想。

后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译本的第三次修订本出版了,因为有人诬称这是节译本,我想借这个机会对本书的翻译校订经过作些简要的说明,同时向参与修订工作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谢意。使我难过的是有几位已不能见到这个新版本了。

  我开始翻译这本小说是五十七年前的事。一九三八年我在上海地下党工作时,八路军上海办事处的刘少文同志有一天给了我一本纽约国际出版社一九三七年出版的、由阿列斯·布朗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英译本。他对我说,党组织认为这部作品对我国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很有教育意义,要我作为组织交办的任务把它翻译出来。我当即接受这个任务。但因当时较忙,白天工作,晚上编报,家庭也有困难,一直拖到一九四一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入租界,党组织要我撤到解放区后,才匆忙赶译出来。一九四二年上海新知书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版了这本书。我是在一九四二年冬一天夜里,在洪泽湖畔半城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访问彭雪枫师长时才见到这本书的。当时他正在油灯下读它,他对我说,这是一本好书,读后很受感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刚创办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建议重印这本书。我在工作之余,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对原来很粗糙的译文作了修改,出版社又请著名翻译家刘辽逸同志根据俄文原本加以校阅增补。

  一九五八年我在苏联买到了莫斯科外文出版社一九五二年出版的、由普罗科菲耶娃译成英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两卷本。我发现我的译文有不少地方表达得不好,但没有机会修改。“文化大革命”后,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我又对译文作了较多的修改。第二次校订本是一九七九年出版的,到现在已经十六年。

  这一次是这个译本的第三次修订。为说明修订过程,我不得不多说几句。一九八九年,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新版三卷本《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收在新《文集》的第一卷。新《文集》的编者依据作者生前签署付印的俄文第五版版本作了校勘,还查阅了作品原稿及有关档案资料,以“附注”的形式将作品修改定稿时删削未用的一部分文字整理附印于卷末,供读者参考。《文集》的编者认为,这个校勘过的版本是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作品原貌的,“可作今后再版依据的规范文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版本除少量字句经过校勘有所改动外,与作者一九三六年逝世前两个月亲自签署印行的第五版版本完全相同。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文集》编者所强调的,“在作者去世之后,随意改动正文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既然有了一个经过认真校勘的原文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于对这部名著作者的尊重和本身的责任感,建议依据上述新版本重新校勘一次,并将《文集》编者整理的“附注”也一并译出附在正文之后,供我国读者参考。我赞同这个建议。借全书重排之机,我对译文的个别字句又作了修改,另请本书的前任编辑程文同志译出“附注”部分,并对照新版本将译文校阅一遍。这次校勘改动不多。译本几经修订,比过去好些,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我对译文还是不很满意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苏联内外都有众多的读者,到一九五四年苏联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时,它已印行二百四十六版,估计现在总发行数不少于一千万册。它被译成二十种文字,在二十六个国家出版。中文译本的发行量可能是各种译本中最大的。第一版即由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六年,共印二十五次,发行一百多万册;第二版至第四版,即由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五年,共印三十二次,发行一百三十多万册;总共印五十七次,共二百五十余万册,一九四二年上海出版的和解放前后在大连、华东、上海翻印的都没有计入。

  我国的青少年是爱读这本书的,上面提到的发行册数说明了这一点。“文化大革命”前是如此,“文化大革命”后也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黄瑞旭同志一九八二年曾向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和北京工业学院一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写了一篇题为《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现况浅析》,文中指出:大学生们最喜欢的中外作品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占第三位,而在他们最喜欢的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中,保尔·柯察金占第一位。他和我国各条战线先后涌现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一道,成为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学习的榜样。

  一九八九年团中央为了给青年人树立“人生的路标”,选出了十本必读的书,第一本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邓颖超大姐在丛书《树立起人生的路标》的序言中说:“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红岩》等书中汲取过力量的源泉,找到过人生的路标。”一九九四年中国残联、中宣部出版局和新闻出版署图书司颁发“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获了一等奖。广东在选定青年必读书一百种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其中的一种。看来这部书不仅在四五十年代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对今后的青少年也会起很好的导向作用。

  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活到三十二岁,他英勇斗争了一生。他同保尔·柯察金的经历完全交织在一起,很难把这两者分开。保尔·柯察金这个自传式的人物,既平凡,又伟大。众多的读者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都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他是在党,主要是老一辈的党员的教育、培养下,通过他自身的长期实践,在劳动、战斗、工作各个方面刻苦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终于锻炼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理想、坚毅的意志和刚强的性格的自觉的革命战士。尽管他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他的奋斗目标,他为之献身的理想始终是坚定不移的,并且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他终于通过了种种考验,实践了他在故乡烈士公墓前立下的誓言,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的伟大理想是要经过今后多少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但它绝不是渺茫的和高不可攀的。它是同自己当前的奋斗目标相联系的,它落实在他所从事的各项具体工作中。伟大理想和日常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具体任务的完成,哪怕只是拧紧一个螺丝钉,也是向遥远的伟大目标靠近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谈理想是无济于事的,要苦干,要实干,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要发挥高尚的无私的奉献精神。保尔·柯察金正是这样为实现理想而战斗的,我国各条战线上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也是这样为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为争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早日实现而战斗的。

  这个译本是符合“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的。谨以此献给我国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

  1995年1月20日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后记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7692
出版时间 1995-10-01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 梅益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386
印数 8000
0.746
CIP核字 2013047400
23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5-04-01
包装 精装
出次 5
字数 389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512.45
首版时间 1952-12-01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地 北京
180
247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