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为什么下属总是在执行流程时“走形式”?
·为什么战略决策非常完美,执行起来却收效甚微?
·如何打造出一支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
·领导者必须要注意哪些执行误区?
施伟德的《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执行力法则精华版》为中基层管理者量身打造的管理中国式管理法宝,帮助管理者带出卓越的绩效,带出一流的团队,带出企业的辉煌!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执行力法则精华版》是一本指导中基层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团队的管理类图书。执行力一直是困扰管理者的重要问题。执行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者本人如何加强自身的执行力,一方面是管理者应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施伟德的《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执行力法则》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如何让团队更有效率、更有战斗力,从而做出卓越的绩效。
第一章
中基层管理者执行力诊断
1.执行力是企业的生命力、延续力
2.领导者要首先承担起执行的责任
3.领导者必须注意的执行误区
4.为什么执行经常不到位
5.中基层干部的执行职责
6.优秀执行者的特质
第二章
基础篇:消除阻碍员工执行的桎梏
1.优化流程令执行更顺畅
2.信息:执行的保障
3.上下同心,拥有共同愿景
4.成功决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
5.制定合理目标,明确执行方向
6.培养“罗文”式的员工
7.打造高效执行的团队
8.科学分配任务
第三章
强化篇:身先士卒带领员工去落实
1.领导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
2.言行一致
3.寻求共识
4.化繁为简
5.落实执行力关键在于到位
6.拒绝“差不多”思想
7.实行“零缺陷”管理,把事情做到完美
8.把事情做圆满是执行的最高境界
第四章
提升篇:随时关注员工的执行状况
1.员工只做你检查的,而不做你希望的
2.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
3.不断跟进,保证管理举措及时更新
4执行后的信息反馈不可少
5.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提升危机管理中的执行力
6.允许员工在执行中犯合理的错误
7.要具有矫正执行力扭曲的能力
第五章
卓越篇:持续而深刻地激励员工去执行
1.执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以结果来衡量执行力
3.执行。贵在创新
4.激励起员工的工作热忱
5.创建良好的部门执行文化
6.合理执行流程的再造
第六章
关于执行力的几个提醒
1.细节成就执行力
2.执行的效率很关键
3.克制自我意识
4.中基层的核心价值是执行力
5.享受管理中的孤独
4.化繁为简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
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着人类命运的科学家。第一 位是环保专家,他可以拯救人类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f临死亡的厄运。第二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种植粮食,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因为奖金数额庞大,应答的回信如雪片般从四处飞来。每个人都在自圆其说地阐述他们认为必须丢下哪位科学家的见解。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重的那位丢出去。
我们在为小男孩的答案拍案叫绝的同时,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复杂的现象其实都有其一艘性规律,都可以从中找到简单的分析及处理方式。简单就是找寻规律,把握关键,远离复杂、官僚和中庸。简单管理不是粗糙管理、抛弃管理,而是找到规律,形成自然秩序,从而使执行起来更容易。
如何使纷繁复杂的管理变得简单而又有效率,核心就是在部门中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就像一个交响乐团,不论是大提琴手、小提琴手,还是号手,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那么乐队指挥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同样的道理,如果管理者能够让员工拥有这样的本领,在工作的链条上不再需要提醒和监督就能默契配合,知道该在何时做何事,实现人机合一,那么部门内部的秩序也就形成了,工作就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管理也就变得简单了,员工执行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原本都很简单,却因为人们复杂的思维模式而变得复杂。管理工作原本已经很复杂了,但还有许多管理者有意无意地给自己设置许多“圈套”。他们和这些复杂问题不断斗争,并且依据最新的管理理论用一些他自己也不明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实际上,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简单思维。
英国奥卡姆人威廉的“思维经济原则”所倡导的“无情地剔除所有无用的累赘”,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奥卡姆剃刀”法则。他指出,现在有许多所谓的“现代文明成果”实际上都是有害无益的,而许多管理者正在被自己制造的麻烦压垮——烦琐的会议、复杂的企业文化、不明确的目标、烦琐的执行流程等。这一切导致了部门、团队的执行效率越来越差,人心越来越涣散……其实,问题都出在复杂化上,解决这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运用“奥卡姆剃刀”,结束复杂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成可供执行的具体化任务。
20世纪初期,亨利·福特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和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用于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上,形成了汽车流水作业线和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在当时,这种精细分工和层层上报的结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加强了经理人员对部门的控制与管理。因为在当时,工人素质低、劳动力廉价,且技术水平有限,把企业的经营过程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工序,能够使员工只需重复一种简单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福特公司仍然还在采用上述管理理论,其弊端也就日渐显露出来了。首先,分工过细使一个经营过程往往要经过若干个部门、环节的处理,整个过程运作时间长、成本高。另外,精细的分工增加了员工工作的单调性,致使工作和服务质量下降,员工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差。福特的这种迟缓的运作状态,更导致了它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这种分段负责的管理模式,也导致了福特公司无人负责整个……
P94-9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