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悲惨世界》是法兰西一代文豪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主人公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书中融进了作者对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和宗教信仰的描绘,是一轴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辉煌画卷。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规模宏大,背景广阔,情节曲折动人。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后,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为马德兰,后来当上了市长,还成了大富翁。他救助孤寡,广施仁爱;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走了。最后,他为了养女的幸福,孤身一人病逝。维克多·雨果让冉阿让一生备受挫折,使他的精神历程极其坎坷。
本书是《悲惨世界》的青少年版。
第一章 米里哀先生
第二章 冉阿让
第三章 芳汀
第四章 商马第案件
第五章 波及
第六章 拯救
第七章 相依为命
第八章 马吕斯先生
第九章 初遇
第十章 儿女情
第十一章 德纳第越狱
第十二章 革命
第十三章 血战
第十四章 死里逃生
第十五章 沙威
第十六章 婚事
第十七章 孤苦的灵魂
一八一五年,这时迪涅的主教是七十五岁的米里哀先生。他深居简出,平时身边只有妹妹巴狄斯丁和女仆马格洛大娘陪伴他。巴狄斯丁是个慈祥可爱的老处女,而马格洛大娘则又老又胖,身体也不太好。
迪涅的主教院挨着医院,是座华丽壮观的大房子。而旁边的医院却又小又破,十分简陋。
主教到任三天后就参观了医院。
参观之后,他对院长说:“院长先生,我觉得医院里现在病人很多,条件也很差。”
“可是我们现在就这个条件,实在没办法了。”院长回答道。
主教沉默了一会儿,说: “那么,就让病人都搬到我这边来吧。”
第二天,病人们都住到了主教的家里,主教却住进了医院里。
米里哀先生没有什么积蓄,他的妹妹仅靠养老金勉强度日。米里哀先生每年能有一万五千法郎的薪酬,可大多数都被他拿去补贴教会或者救济穷人了。于是他平时就要靠妹妹和马格洛大娘精打细算才能勉强度日。
主教平时收到的富人捐的财物,全都用在了穷人身上。虽然有大笔钱过手,他却从来没有沾一点便宜,甚至还倒贴了不少,有时真是人不敷出。当地的穷人十分爱戴他,便称他为卞福汝主教。
迪涅教区平原少,山地多,主教常常骑着毛驴去巡视。他总是待人谦虚和蔼,和百姓们闲话家常,劝人向善。
他认为:“人虽然时时受到肉体的诱惑和支配,但人必须自我约束,才能免于堕落。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圣人,但我们至少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
他对妇女、穷人、没有知识的人都十分仁和宽厚。他总是会去安慰那些遭遇不幸的人,让他们用信仰去化解悲伤。
米里哀先生过着极其淡泊的生活。他睡得很少。每天清晨,在念完经之后,他会简单地吃点食物,然后就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会去帮助那些贫病和痛苦的人,如果还有一点时间,他就会去劳动,比如在园里铲土,或是阅读和写作。他认为,精神就是一种园地。
下午如果天气好,他就会出去散步,他一路走过,就一路在散播温暖和光明的种子。大家都很喜欢他,他祝福大家,大家也为他祝福。
主教的晚餐就是些水煮蔬菜和素汤。晚餐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写作。有时,他也会看看书,思考些问题。
他住在一座只有一层楼的房子里,两位女士住楼上,主教住楼下。原来医院的药房已经改成了厨房和储藏间。他们还养着两头母牛,把牛奶送给医院里的病人。
他的房间很大,不易保暖,木柴又很贵,于是冬天他就住在牛棚里。
迪涅的百姓多次凑钱要给主教的经堂修一座新祭坛,他每次却都把钱送给了穷人。他说:“穷人得到帮助而感谢上帝,这才是献给上帝最美丽的祭坛。”
主教的生活很清贫,他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过去家里留下来的六套银餐具和一只银汤勺,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两个银烛台。那对烛台常年放在主教的壁炉上,而银餐具则放在主教卧室床头的壁橱里。
那所房子没有一扇门能锁上,任何过路的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打开。
有一件事足以说明主教先生的为人。
有个叫克拉华特的人带着一群土匪在附近的村落和乡镇到处惹事,警察拿他也没办法。这时,正值主教来巡视,乡长就劝他赶紧回去,可是主教却决定一个人继续前行。
“在那儿有个穷村子,”主教说,“我有三年没见过他们了。”
“可是,万一您遇见强盗怎么办?”乡长说。
“那我也和他们谈谈慈悲的上帝。”主教说。 “主教,那可是一群土匪啊!”乡长说。
主教说:“我没什么可抢的,年纪也大了,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的。说不定,我还能让他们给穷人们捐点钱呢!”
“主教先生,您可不要冒这种生命危险啊!”
“乡长先生,”主教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的生命而活的,我是来保护世人的心灵的。”
主教骑上骡子,带着一个当向导的小孩子平平安安地到达了目的地。他在那里准备用主教的仪式做一场大弥撒。可是,当地既没有主教的服饰,场地也很简陋。
“没关系!”主教说,“我们会有办法的。”
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有两个陌生人骑着马给主教先生送来了一个大箱子。箱子里有件华丽的大氅,一顶镶有钻石的主教法冠,一个大主教的十字架,一根法杖——这些都是一个月前被强盗抢去的。箱子里的纸条上写着:“克拉华特送给卞福汝主教。”
回去以后,主教对他的妹妹说:“怎么样,我平安到达又满载而归了吧。只要带着信仰上帝的诚心,永远不要害怕盗贼和杀人犯。身外的危险并不足道,相反,我们的偏见就是窃贼,我们的恶习就是杀人犯。危害我们身体和钱财的人并不重要,需要重视的是那些危害我们灵魂的东西。”
不久,他又做了一件冒失的事。
在迪涅附近住着一个人,他曾经当过国民公会的代表,他姓G.。大家一提起他就谈虎色变,觉得他是个暴虐的恶人。他的住处远离村落和道路,大家提起他就像谈起刽子手。
可是主教却一直惦记着他,主教说:“那儿有个孤独的灵魂。”他很想去看看G.,却又有点犹豫不决。
一天,一个少年牧人来城里找医生,说G.先生已经快不行了。主教闻讯立即出发。傍晚,他来到了一座简陋的木屋前,门前坐着一个白发老人,他正在晒太阳。
老人发现主教来了,十分惊讶。“自从我住到这里以来,”他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来,您是谁啊?”
主教回答:“我叫卞福汝·米里哀。”
“难道您就是卞福汝主教吗?”
“是我。”
老人把手伸给主教,主教却没有和他握手,只说:“看来您一点病也没有,我真欣慰。”
P1-4
《悲惨世界》是法兰西一代文豪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主人公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书中融进了作者对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和宗教信仰的描绘,是一轴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辉煌画卷。
小说规模宏大,背景广阔,情节曲折动人。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后,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为马德兰,后来当上了市长,还成了大富翁。他救助孤寡,广施仁爱;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走了。最后,他为了养女的幸福,孤身一人病逝。雨果让冉阿让一生备受挫折,使他的精神历程极其坎坷。
雨果在这本书中,把世间一切的不幸统称为苦难。《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为一部人类的“苦难大全”,处处展露着绝望和鲜血:因为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成为妓女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赛特……善良的人被欺辱,邪恶势力却在享用着堕落而富足的生活。受苦的劳动人民是故事的主角,也是真善美的代表。他们所经受的磨难,不论是物质的贫乏还是精神的堕落,全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为生活的观察者,人类的思考者,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正是这三个问题,造就了冉阿让一生的痛苦、芳汀不可避免的悲剧和沙威这种所谓执法者的出现。
但是,雨果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希望孕育于绝望中,用慈悲之心述说了一个伟大的声音:“以德抱怨,爱是永恒。”他用自己的笔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的矛盾,不愧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这是一部悲壮的史诗。这是一部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芒的伟大作品。
编者
2012年2月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