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唐风(书剑飘零的唐代才子)

¥25.65 ¥27.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86916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174
  • 印数   10000
  •   0.312
  • CIP核字   2011266112
  •   13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12-03-01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江湖夜雨编写的《沉醉唐风:书剑飘零的唐代才子》将唐代才子的风云坎坷融会于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中娓娓道来,庄谐并重,繁简有致,捕捉出唐代诗人们的传神特色,描绘出唐代诗人的卓绝风采。美轮美奂的盛唐气象,璀璨华丽的绝世诗篇,梦幻般绚烂美丽的唐代记忆,尽收书中,读之余味无穷。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江湖夜雨编写的《沉醉唐风:书剑飘零的唐代才子》。《沉醉唐风:书剑飘零的唐代才子》的内容提要如下:

  唐代是一个诗歌浸透的时代,唐代以诗赋取士,所以唐代荟萃了最妙采纷呈的诗篇,云集了最俊秀风流的才子。他们的笔下,有雁塔畔的冷月,有翰海中的冰河,有春风十里扬州路,有万国衣冠拜冕旒……他们笔下,是盛唐记忆的华美碎片。这一首首诗,随着那落日楼台的一笛风,吹到了今天,这是令人沉醉的唐风。

  沉醉唐风,以唐诗下酒:高卓豪放,是太白的滋味;沉郁雄浑,是杜甫的滋味;恬静幽雅,是王维的滋味,绮丽迷离,是李商隐的滋味……这滋味,甘醇绵长,回味无穷,胜过世间最好的美酒,这是唐诗的滋味。

目录

一醉累月轻王侯(代序)

初唐才俊属王勃

露重飞难骆宾王

辣笔诗僧王梵志

花落人亡刘希夷

合著金铸陈子昂

四明狂客贺知章

孤篇横绝张若虚

率意挥洒有张颠

人淡如菊孟浩然

诗情画意王摩诘

击剑狂歌王之涣

诗家天子王昌龄

天上谪仙李太白

少陵野老吞声哭

晚来韶华高达夫

高雅古淡韦苏州

可叹李益薄情郎

兼济独善白居易

元稹悼亡枉费词

寒江独钓柳宗元

秋爽诗豪刘禹锡

雨冷香魂吊李贺

刘叉诗胆大于天

谁怜贾岛诗肩瘦

杜郎俊赏扬州路

沧海蝴蝶李商隐

花间始祖温庭筠

韦庄悲歌秦妇吟

罗隐有酒今朝醉

花间一壶酒(后记)

试读章节

  露重飞难骆宾王

  在王杨卢骆中,如果按才气和文学上的成就来排应该是王骆卢杨吧。不过王骆二人的命运都不是怎么好。骆宾王虽然寿命比王勃要长点,命运也是一生坎坷。

  骆宾王,字观光,其名字是取自《周易》中的词儿:“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他的父亲曾在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当过县令,不过死得太早,所以骆宾王的家世就没有多少政治背景。但他自幼就是一个神童,至今我们在上小学时还要背诵他七岁时写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不过骆宾王的脾气却比较古怪偏执,他不善于推销自己,并以自夸为耻。

  骆宾王青年时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中做过属员。李元庆当时手下的人很多,骆宾王又不大会表现自己,所以一待三年,也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干坐了三年冷板凳。有一次,李元庆突然召见了骆宾王,还让骆宾王写篇自我简介,谈谈自己有何才能。这按说是好事呀,好容易老板想起你来啦,一般人还不是乐得屁颠屁颠地马上既吹自己,又拍上司的写一大篇。

  可骆宾王却没有像上面说的那样“福至心灵”,他的怪脾气反而上来了,他写的内容不仅没有自叙其能,反而在《自叙状》中既讽刺又挖苦地说:“……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耍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结尾是:“不奉令,谨状。”

  骆宾王恃才傲物,人家李元庆老板明明给他一个升赏的台阶,他却在文章中将李老板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一通,要知道并不是谁都能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有容忍魏征那类人的气量,李元庆看了当然大为不悦,虽然没有马上就把骆宾王轰出府去,但心中定然暗骂骆宾王给脸不要脸。

  骆宾王这种性格作风,当然难以在官场中发迹。所以他直到三十多岁还是一个白丁。后来,骆宾王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弯下了他立志一辈子挺直的腰杆,也顾不得忌讳“说己之长、言身之善”了。

  他开始向一些大小官员上书自荐,从他遗留下来的文章看,他简直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情形了,他向巡察各地的廉察使,吏部(国家人事主管部门)的尚书、侍郎,任地方长官的州刺史上书,甚至还包括一些县令、县主簿等小官,也向他们推荐自己。求对方担当伯乐,使自己这匹“逸骥”能有一试才干的机会。

  有时那语气说的简直是相当可怜了:“少希顾复,辄布悃诚”、“伏乞恩波,暂垂回盼……”。唉,说来残酷而无情的现实,会像岁月逐渐风化坚硬的岩石一样,再坚强挺立的山峰,也会被渐渐消磨。又有多少人,不得不“故作小红桃杏色”?又有多少人,不得不“红颜屈从于枯骨”?

  骆宾王虽然“改过自新”,但人们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所以不但没有人真心帮他,反而空落了个“浮躁浅露”的恶名。直到麟德元年(664)时,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齐州各界推举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骆宾王就凭这个表被封为奉礼郎这样一个小官。说起这奉礼郎的职务只是个品次极低(九品)的小小京官,后来李贺也当过一段这个职位,但这两位才子都没有做多久。

  骆宾王后来干了一段部队上的文职人员,据说当时的军中统帅李义对他颇为器重,军中文书,多让他写。骆宾王集中的一些边塞诗,应该就是此时所写,像这一首豪情四溢,堪称佳作:“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后来骆宾王被提升为侍御史(即检察官性质),这是骆宾王一生官宦生涯的顶峰。其实像骆宾王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官场中的料,要是当个翰林学士什么的只搞搞学术恐怕还能多混几年,官场中的险恶,骆宾王这样的哪里应付得来?而且,当时是武后当政,诬告成风。果然,不久骆宾王就被诬蔑为贪赃而下狱。不过在狱中他激愤难言,却写下了他生平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里的蝉孤影伶俜,正像诗人的心声身境,和虞世南笔下的蝉有云泥宵壤之别。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骆宾王笔下的蝉的形象更为感人。

  骆宾王坐了一年多的牢,才遇赦放出。出了狱后,心灰意冷:“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因此,尽管他出狱后还被授了个临海县丞的吏职,但他已心灰意懒,勉强到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任所,上了没有几天班,就觉得很无聊,弃官而去。

  然而骆宾王却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到了晚年,他又干了他生平中最后一件也是最大的一件事,那就是参加到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的队伍里。骆宾王和徐敬业并非故交,但平生的坎坷怨气却借此机会一下子全爆发出来了,他那篇《为徐敬业讨武□檄》写得如太阿神剑出鞘,锋锐无比,千年之后读来仍是凛凛有生气。

  据说武则天看这篇檄文时,开始只是晒笑,确实,这篇文章前面的什么“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之类的话,有点胡乱谩骂的意味。虽然言词凶狠,杀伤力却不大,所以武则天一笑置之。但当武则天读到后面“一手不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就觉得不安了,因为这两句写得极有煽动性,抓住了唐朝宗室旧臣们的心情,来引起他们对李唐社稷的眷恋,从而激起对武则天的愤怒,确实很有杀伤力。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武则天的政治才能确实非凡,一般的女人一看骂自己“狐媚惑主”之类的话,马上就最生气,但武则天却一哂而已,不屑一顾,当看过这两句真正有分量的话时,才问这是谁的手笔?左右告诉她是骆宾王,她很感慨地说:“如此贤才沦落在外,这是宰相的过失。”

  虽然在文章中,骆宾王形容徐敬业的大军是:“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但打仗不是靠文辞,徐敬业的部队实际上不堪一击,很快被武则天的军队给收拾了,“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还是人家武则天的天下。

  骆宾王后来下落不明,有的说他和徐敬业一起被杀,也有的说他出家当了和尚。据说隔了十几年,宋之问游杭州灵隐寺,碰到一个老和尚替他续了两联妙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神秘老僧据说就是骆宾王。不过那老和尚却再也不肯露面了。《唐才子传》竟说“传闻桴海而去矣”。终不成去了日本吧?

  这点倒让人不禁联想起现代的一个文人,也就是那个“大右派”储安平,据说他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神秘地失踪了。又有人说“有一位老者在江苏某山某寺中,见一方丈,形貌酷似储安平,他即上前拜见,并探问:‘请问,你是储安平储先生吗?’对方一笑,然后摇摇头,隐去。”这和骆宾王的故事就更像了,但恐怕储安平之事是借骆宾王的故事来想像的吧,“文革”时期,户籍制度极严,能风平浪静地隐藏在深山中的寺庙之类也不易吧。恐怕即便骆宾王有出家为僧逃过去的可能,储安平却难有当和尚躲起来的机会。

  骆宾王一生心中郁闷,所以才有这样的诗句: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也正是这样的诗句,让他没有成为一般的庸俗诗人,而在“初唐四杰”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管怎么说,委屈了一世的骆宾王,晚年终于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吐胸中的郁闷。“昔时人已没”,但骆宾王留下的这些慷慨激昂的诗文,却让他永远辉映在初唐诗坛的天空。

  P7-10

序言

  一醉累月轻王侯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是一个激情四射的时代,一个云蒸霞蔚的时代。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它是一种记忆,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记忆。

  金碧辉煌的光彩,是唐的颜色;嘹亮高亢的鼓乐,是唐的声音;张扬热情的气度,是唐的性格;骆驼上的九姓胡商、罗纱后的丰腴仕女、大明宫前的万国衣冠,是唐的影像。这就是浑融天下,包容四海的盛唐。

  唐代文采风流,才子辈出。唐诗的风范更是让后人高山仰止,难以企及:“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后世当然也有诗,也有才子,但他们学不来唐代才子的气度。唐代才子,自有一种高卓不俗的旷达心胸,矫矫不群的磊落襟怀。他们使酒吟诗,仗剑任侠,纵横漠北,驰骋天下,决非后世只会蜗居书斋,写八股熬功名的书呆子可比。

  例如:诗人祖咏到长安应试时,居然也照样不误使性子。考官出的诗题是《终南望余雪》。这种应试诗要求十分严格,限用官韵,规定五言六韵,即每句五个字,两句押一韵,共十二句,至少也要写八句。众考生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依韵作诗。

  而祖咏只写了四句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就交卷了,考官看了觉得写得还算不错,但却没有写完,就说你这样子太可惜了,虽然好但不合考试要求,你再补几句吧。你看这考官还是挺有人情味的嘛,这不是照顾祖咏吗?哪知祖咏白眼一翻:“意思写尽了,不添。”这等牛劲,如今高考中哪里见得到,作文让写八百字谁敢写三百字?就算有,出了考场还不得让老师家长骂死。

  类似之事,唐才子中倒是有不少,所以这也算是才子们的一种特性吧。正像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说的:

  “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说来曹雪芹先生对这些才子们的脾性了解得实在是再深刻不过了。话说回来,没有“聪俊灵秀之气”不可称之为才子,而没有“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也不可称之为才子。这是本书中选人的标准。像虞世南、上官仪等虽然也略有佳作,但官气十足,纱帽气熏人,故不入本书所选。

  正是因为才子们有“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所以不单是红颜薄命,才子也薄命。不过正因为坎坷风雨,寒灯孤舍,郁闷常积于心,才激发出才子们奔腾汹涌如江海一般的才气。如果高官厚禄,良马美女的享受,那就会慢慢地只有酒气而没有才气了。

  像纪大烟袋(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是多谈鬼狐,但是由于纪大烟袋是皇帝驾前的红人儿,所以他的笔下就没有蒲松龄老先生的孤冷不平之气,相形之下,虽然纪大烟袋才学未必不如蒲松龄,但《阅微草堂笔记》却终逊《聊斋志异》一筹。

  其实才子们也大多都有“他日不羞蛇作龙”的志向,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抱负,他们也是想济世为民做一番事业的。白居易欣赏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应该是众多才子们都推崇的信条。

  才子们和那些彻底不食人问烟火的方外之人不一样,大多数才子都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所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正是众多才子终生渴望的理想。可才子的性格往往单纯天真,甚至在政治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幼稚,凡事“宁可直中取,不在曲中求”,所以才子们的官运往往不佳。如果是在政治昏暗,豺狼当辙的时候,才子就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采取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态度,因此才子的命运往往格外坎坷。

  说来唐宋之时的才子们还算是比较幸运的,那是个政治环境非常宽松的时代。像李白那样狂言叫唤“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人物,以及白居易等屡屡“苦宫市”反映农民问题的诗人,要放在朱元璋时或者满清康乾“盛世”里,恐怕早人头落地了。唐代的“言论自由”远胜于明清,所以在这样的气候和土壤下才出现了灿若群星的才子。

  唐代是那样的富有诗情,酒肆馆驿的墙壁上如现在网上的论坛一样写满了诗句,强盗劫道时听说是诗人李涉,居然不劫财而劫“诗”,只要李涉写首诗相送即可。比现在只会“我先劫个色”的小贼来,你说都是“贼”,差距咋就那么大哩?

  唐代连老太太都能欣赏白居易的诗句,几乎比得上现在越来越多越滥的本科生。现在好多中文系的,也就会说点“赚大钱、变英俊、我变美丽、谈恋爱、男朋友、好幸福”这样的词儿。

  又有个故事说:“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呵呵,连小姐们会背白居易的诗都能身价高一筹,可见唐代对诗歌是多么的推崇。江湖夜雨唐诗能背四五百首,在今天没什么用处,还是穿越到唐代好了。

  唐朝皇帝如李世民、李隆基等都能诗,女皇帝武则天的“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也是经常为诗家传颂称道的。宫里像上官婉儿这样的“高手”不用说了,就连高力士这样当宦官的作出诗来都像模像样。且看高公公有一首诗咏荠菜:“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原题注:“力士谪黔中,道至巫州,地多荠而人不食,因感之,作诗寄意。”

  当时高力士被贬到贵州那样的穷山恶水之地,心里很不平衡,于是以物言志,把自己比成“荠菜”,虽然地域变了,贵贱迥异,但本味本性不改。平心而论,这首诗虽算不上超一流的好诗,但也远远超过及格线。

  说起来像唐朝那样的时代,诗歌创作的群众基础实在太好了。船家女会说:“停船且住问,或恐是同乡”;山问的僧人会高吟“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想和书生偷情的家妓会写“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踏”;身为“工科技术人员”的胡钉铰都能描绘出“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样细腻生动的小儿垂钓图。就连造反的黄巢也是唱着“冲天杀气透长安”的句子杀入长安城的。

  那时的诗人就仿佛如现在的流行歌星一样有好多的粉丝,有个叫魏万的“追星族”,听说了李白的大名后,就慕名去拜访,但李白是个闲不住的人,到处云游四海,居无定所。结果魏万一直追了上千里,才终于见到了李白。李白非常感动,当下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并且李白把随身携带的零散诗稿全都交付给魏万,委托他加以整理成集。

  唐代才子们堪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四处游历,从白草秋风的西域大漠,到杏花春雨的江南水乡,名山大川,古寺荒丘,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唐的辽阔疆土滋润了才子们的生花妙笔;万里关河,苍茫云海,激荡起才子们的壮志豪情。

  “高标见嫉,直烈遭危”,才子们往往是多灾多难的。杜甫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此言不虚,如王勃、李贺、刘希夷、刘长卿、贾岛等都是命蹇之人。正像白居易的诗中所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这些美丽而脆弱的才子才女像春花般绽放出娇蕊幽香,又在那落花风雨里匆匆坠落。正是这些生前不幸的才子们,创造了这些如名花之香、好酒之醇的千古绝唱。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也是这些才子才女们共同的宿命吧。

  “如此星辰如此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何人情痴如我?古人道:“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弘功。”我不敢居此奖誊,只愿我的这些文字能够让读者诸君领略到唐才子们的锦绣诗情,梳理还原出几许梦幻般绚烂美丽的唐代记忆。

后记

  花间一壶酒

  那令人神往的唐代,精彩的历史一段段地上演,人物是那一个个渊停岳峙的将相,故事是那一出出风云激荡的篇章,配乐是那一声声催开百花的羯鼓,布景是那一朵朵雍容华贵的牡丹。这一切,如今早已远去,只凝固成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沉睡在《全唐诗》的书页里,翻开后,唤醒的是尘封的唐代,呼之欲出的是唐代才子的俊逸才情。

  唐代是一个诗歌浸透的时代。唐代以诗赋取士,所以唐代荟萃了最妙采纷呈的诗篇,云集了最俊秀风流的才子。他们的笔下,有雁塔畔的冷月,有瀚海中的冰河,有春风十里扬州路,有万国衣冠拜冕旒……他们笔下,是盛唐记忆的华美碎片。

  这一首首诗,随着那落日楼台的一笛风,吹到了今天,这是令人沉醉的唐风。

  唐诗如酒般浓洌,宋词如茶般清雅。唐诗是一杯杯千年陈酿,饮来让人意气风发,这杯酒,满斟了长安明月照过的金樽,相举在渭城朝雨后的绿柳下,淋漓于春日桃园的绮筵间,芬芳于浣花溪畔的蓬门里,温暖于那洛阳雪夜的红泥小火炉中。

  梨花开时的白居易,青旗沽酒:杏花雨中的杜牧之,寻觅酒家。山鸡粗米,孟浩然开轩畅饮;春韭黄梁,杜少陵故人相聚。“相逢意气为君饮”,有五陵少年论剑行侠,“醉卧沙场君莫笑”,看大唐男儿誓死报国。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人,生为万物之灵,好就好在能享受万般滋味,“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世上能让人感官愉悦的东西实在是不少,然而,有些事情不但损身折钱,而且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之后却是久久的失落,正所谓“风流得意之事,一过辄生悲凉”,而唐诗,却是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悠悠的人生岁月里,把这一篇篇如饮醇醪的唐诗融化到你的血液里,可以让心灵沉醉,可以让肝胆皆清,心肠如雪。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你的眼角眉梢,如果有了唐代的气韵,那是何等的清朗典雅。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就让我们沉醉在唐代才子们留下来的诗篇里,做一个充满唐代记忆的梦。

  古人以汉书下酒,我愿以唐诗下酒,高卓豪放,是太白的滋味;沉郁雄浑,是杜甫的滋味;恬静幽雅,是王维的滋味,绮丽迷离,是李商隐的滋味……这滋味,甘醇绵长,回味无穷,胜过世间最好的美酒,这是唐诗的滋味。

  千古唐诗,就是我今生中离不开的“花间一壶酒”。

  江湖夜雨

  2011年12月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后记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86916
出版时间 2012-03-01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作者 江湖夜雨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174
印数 10000
0.312
CIP核字 2011266112
13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2-03-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160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267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张 11.5
印次 1
出地 北京
170
240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