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

¥18.05 ¥19.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06578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开本   32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页数   205
  • 印刷时间   2012-01-01
  • 包装   平装
  • 出次   1
  •   0.222
  • 字数   110
  • 出版商国别   CN
  •   12
  • 中图法分类号   I287.7
  • 首版时间   2012-01-01
  • 印张   7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为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主编蒋风)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

  这本《稻草人》(作者叶圣陶)是该系列中的一册,收录《旅行家》、《富翁》、《鲤鱼的遇险》、《眼泪》、《画眉鸟》、《玫瑰和金鱼》等故事。

内容推荐

  这本《稻草人》(作者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主编蒋风)中的一册。

  《稻草人》收录《一粒种子》、《地球》、《芳儿的梦》、《新的表》、《梧桐子》、《大喉咙》、《旅行家》、《富翁》、《鲤鱼的遇险》、《眼泪》、《画眉鸟》、《玫瑰和金鱼》、《花园之外》、《祥哥的胡琴》、《瞎子和聋子》、《克宜的经历》等故事。

目录

小白船

傻子

燕子

一粒种子

地球

芳儿的梦

新的表

梧桐子

大喉咙

旅行家

富翁

鲤鱼的遇险

眼泪

画眉鸟

玫瑰和金鱼

花园之外

祥哥的胡琴

瞎子和聋子

克宜的经历

跛乞丐

快乐的人

小黄猫的恋爱故事

稻草人

试读章节

  傻子的姓名,没有一个人知道。

  他自出母胎,就睡在育婴堂墙上的大抽屉里。小朋友看见过这个大抽屉么?很深,又很广,漆着黑漆,仿佛一具小棺材。父母生了孩子不欢喜留着的,便送到这个大抽屉里。除了送去的人看见抽屉里有了孩子,便留养着,由乳娘给奶吃。可是,不是母亲的奶,又哪里有什么甜昧呢!傻子就是吃这种没有甜味的奶活着的。

  他到两岁光景,身体还是很轻,脸上有些老年人的皱纹。他只能发“唔哑唔哑”的声音,不能说话,不能叫人——有什么人给他亲亲热热地叫呢?他又不会笑。

  那一天乳娘高兴了,抱着他逗他玩,她含一颗粽子糖在嘴里,要他的小嘴凑着接了去吃。他的头被抱近了,小嘴凑近她的嘴了,才出的锋利的门牙割碎了她的嘴唇,却没有接到粽子糖。胭脂似的血渗出来,她觉得很痛。于是她怒了,重重地打他的头,又骂道,“你这傻子!…‘傻子”的名字就此开始行用了。

  他六岁上出了育婴堂,因为有一个木匠领他去做徒弟。他举起斧头时,总是摇摇不定,砍下时,只削去木头的一层皮。他当锯子时,常常因推移不动,弄得面红耳赤;待吃了师傅的几下手掌,才得到师傅的帮助。他不懂得哭,并且似乎不懂得痛;举得起斧头时他总是砍,推得动锯子时他总是锯。邻近人家看见他的,都说他真是个傻子。

  这是很冷的一夜,傻子还在那里做夜工。因为富翁家里赶紧要造一问有五重复壁的暖室,所以师傅命傻子同别一个徒弟连锯木板。他吩咐道,“明天要把木板带到富翁家里去用,你们两个必须锯完了方可睡觉。倘若今夜锯不完,明天休要见我!”师傅自去睡了。

  傻子听师傅已经睡熟,轻轻地对他的同伴说道,“这么冷的天气,你做工多么辛苦,不如去睡觉罢。”

  同伴说,“我的眼睛早已黏了拢来,最好立刻躺下来睡。可是木头没锯完,明天不能见师傅的面呢!”

  “有我呢,”傻子拍着胸脯说,“你不要管。这些木头统归我来锯,包你一夜锯完。你的夹被不够暖了。反正我不睡,你把我的破棉絮一起盖了罢。”

  同伴连忙自己的夹被同傻子的破棉絮铺在地上,他躺在上面,鹘落一卷,便进他的舒适快乐的王国去了。

  傻子见同伴肯听说话,非常满足;看自己的破棉絮围成个舒适快乐的王国,事情又多么好呀!他于是重又推动锯子。他的手冻得有些僵了,仿佛没有拿什么东西。细小的煤油灯火被窗洞里的风吹动得东斜西倒,木头上弹着的墨线实在不容易看清楚。但是他不管,只是一推一挽地锯,简直像一台锯木的机器。

  天亮了,亮得太早了一点,傻子还有两根木头没有锯完。师傅醒转来,听见还有锯木的声音;看时,只有傻子在那里工作,那一个徒弟却包在破棉絮里。他气极了,跳起身来拉开破棉絮就要打。傻子急忙说,“他并不要睡呀,是我叫他睡的,师傅不能打他。,’

  师傅听了,益发恼怒,但恼怒转了方向;心想傻子不但教人学坏,并且将棉絮借给人家,鼓励人家学坏,实在可恶!又想富翁家的工作给他耽误了,不免要受责罚,便举起六尺杆向傻子头上打去,恨恨地骂道,“你这个傻子!”

  这件事的结果是傻子被罚去两顿饭,只好在旁看他人三口饭一口菜地乱咽。

  有一天,他从人家做工回来,天色已经黑了。他慢慢地走,忽然踏着一件东西。拾起来看,是一个布袋,分量重重的。凑近电灯光解开来,好耀眼的光亮,原来是十来个银元。  于是他站住了。他想,“这些白亮亮的东西,于我全没用处。倘若带了回去,今夜还是吃两碗饭,盖一条破棉絮,两碗饭和一条破棉絮是本来就有的。但是师傅却很中意这东西不知什么缘故。”

  他实在想不明白。他又想,“何必去想他呢;反正没有用,丢了就是了。”正想向垃圾桶丢时,他又转了一个念头。“这一袋东西总是谁掉了的。那个人倘若是同师傅一样的,一定舍不得这一袋东西。我把它丢在垃圾桶里,不要累那个人哭死么!”他就立在那里等待。

  做夜市的小贩回去了,喝醉的酒客被扶归了,查街的巡士走过了,沿街的门都关上了;街上没有别的东西,只有静寂的电灯。傻子立在电灯下,只不见来找寻这一袋东西的人。他很觉奇怪,难道是电灯掉了的么?不然,电灯为什么亮着他的独眼,不肯跟大家安睡呢?

  那边有脚声了,是急促而轻轻的脚声。傻子心想一定是那个人来了。从电灯光中望去,是一位老太太,眼眶有泪光。她相着地面走,没有看见傻子。

  “老太太,你找一袋白亮亮的东西么?在这里!”

  “拿来!阿弥陀佛!”老太太皱瘪的脸笑了,笑得真丑。

  傻子的师傅见傻子不回家,以为他掉在河里了,或者给骗子骗去了。到平日睡觉的时候,他就睡了。当傻子摸进门时,满屋漆黑,师傅的鼾声发得怪响。他摸到破棉絮的地方,就往里一钻。

  明天天刚亮,傻子的同伴见傻子躺在自己身旁,便推醒了他,问昨夜到了哪里去。傻子一一讲了。那个同伴从被窝里伸出右手,指着傻子的额角道,“你这傻子!”

  又一天,傻子做工的那人家上梁,照例有糕和馒头赠给工人。傻子得了两块糕、两个馒头。

  他回家的时候,路上遇见一群难民。几个女子,破而污的衣背里,裹着赤裸的孩子;有几个将孩子抱在怀里给奶吃。他们喊出痛苦的声音,像荒年的老鸦。

  很奇怪的,傻子觉得他们的眼光射在自己手里的糕和馒头。“他们想吃么?他们未必知道糕是甜馒头是咸的。让他们尝一尝新鲜味道倒也好;横竖这些是我分外的,我回去有分内的两碗饭呢。”于是他尽所有送给难民。

  难民哪里料想得到有这样好的馈赠。他们不喊了,将糕和馒头分成无数小块,大大小小都分配到。他们的下鄂齐动了,仿佛吃着山珍海味那样有滋有味,傻子看得很有趣。

  傻子的邻居早知傻子当晚有好吃的东西带回来。当他走到门口时,就喊住他道,“上梁馒头糕分一半吃吃。”P9-13

序言

  今年年初的一天,我的年轻朋友梅杰给我打来电话,他代表海豚出版社邀请我为他策划的一套《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担任主编,也许他认为我一辈子与中国儿童文学结缘,且大半辈子从事中国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了解较多,有利于全套书系经典作品的斟酌与取舍。

  一开始我也感到有点突然,但毕竟自己从童年开始,就是读《稻草人》、《寄小读者》、《大林和小林》等初版本长大的。后又因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几乎一而再、再而三与这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为伴,并反复阅读。很快地,我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便欣然允诺。

  近几个月来,我不断地思考着哪些作品称得上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哪几种是值得我们怀念的版本?一方面经常与出版社电话商讨,一方面又翻找自己珍藏的旧书。同时还思考着出版这套书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却长期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蒙昧状态。而清末宣统年间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中的《无猫国》的出版,可算是“觉醒”的一个信号,至今已经走过整整一百年了。即便从中国出现“儿童文学”这个名词后,叶圣陶的《稻草人》出版算起,也将近一个世纪了。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地成长,渐渐走向成熟。其中有些作品经久不衰,而一些作品却在历史的进程中消失了踪影。然而,真正经典的作品,应该永远活在众多读者的心底,并不时在读者的脑海里泛起她的倩影。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初叶的门槛上,常常会在心底提出疑问: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到底积淀了多少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如今的我们又如何能够重温这些经典呢?

  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环顾当下图书出版市场,能够随处找到这些经典名著各式各样的新版本。遗憾的是,我们很难从中感受到当初那种阅读经典作品时的新奇感、愉悦感、崇敬感。因为市面上的新版本,大都是美绘本、青少版、删节版,甚至是粗糙的改写本或编写本。不少编辑和编者轻率地删改了原作的字词、标点,配上了与经典名著不甚协调的插图。我想,真正的经典版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精致的、典雅的,书中每个角落透露出来的气息,都要与作品内在的美感、精神、品质相一致。于是,我继续往前回想,记忆起那些经典名著的初版本,或者其他的老版本——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震,那里才有我需要的阅读感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渴望着这些中国儿童文学旧经典,能够以它们原来的面貌重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至少,新的版本能够让读者记忆起它们初始的样子。此外,还有许多已经沉睡在某家图书馆或某个民间藏书家手里的旧版本,我也希望它们能够以原来的样子再度展现自己。我想这恐怕也就是出版者推出这套书系的初衷。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种怀旧感情的意义。其实,怀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它是一种自古迄今,不分中外都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作为个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需要回首自己走过的路,让一行行的脚印在脑海深处复活。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为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将要出版了。 我们出版这样一个书系,不是炒冷饭,而是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洒,这项劳动是有意义的。

  我们是向往未来的,我们正在走向未来。

  我们坚信自己是怀着崇高的信念,追求中国儿童文学更崇高的明天的。

  2011.3.20

  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06578
出版时间 2012-01-01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作者 蒋风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开本 32开
影印版本 原版
页数 205
印刷时间 2012-01-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0.222
字数 110
出版商国别 CN
12
中图法分类号 I287.7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张 7
印次 1
正文语种
出地 北京
媒质 图书
127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185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是否套装 单册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