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研究(1919-1949)

¥33.25 ¥35.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101013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179
  •   0.292
  • CIP核字   2013165579
  •   12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中图分类号   F632.9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13-08-01
  • 更多参数>>

目录

导论

  一、本书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路径及本书框架

第一章 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的初期发展:从储蓄机构到储蓄银行

  (1919~1937)

 第一节 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的创办与发展

  一、近代储蓄的思想渊源与发展特征

  二、近代中国新式邮政与邮政储蓄

  三、邮政储蓄的特性与竞争优势

 第二节 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

  (1930~1935)

  一、中国邮政制度及机构组织的演变

  二、邮政储金汇业总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雏形

  三、主要经营业务

  四、经营取向的转变

 第三节 邮政储金汇业局的改组与发展(1935~1937)

  一、邮政与邮政储蓄间的分业与混业之争

  二、邮政储金汇业局的改组

  三、业务经营的多样化

  四、资产负债管理的加强

  五、同业间的合作、互补与竞争

 小结

第二章 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的深入发展:从储蓄银行到国家行局

  (1937~1949)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金融政策的演进及金融结构的变化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政府投资与战前国有金融体系的建立

  二、南京国民政府战时财政金融政策的演进

 第二节 邮政储蓄与战时金融(1937~1945)

  一、正式加入四联总处

  二、组织网络与业务发展

  三、战时邮政储蓄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邮政储蓄与战后金融(1946~1949)

  一、战后初期邮政储蓄的组织恢复与扩充

  二、战后邮政储蓄业务经营与恶性通货膨胀

  三、1949年邮政储蓄的停业与改组

 小结

第三章 邮政储蓄的资金运作与关系型融资(1919~1937)

 第一节 邮政储蓄资金运作变迁(1919~1937)

  一、邮政储蓄资金运作的总体状况

  二、邮政储蓄资金运作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 邮政储蓄中以政府为主的关系型融资

  一、对交通部等机构放款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二、参加对地方建设的放款

 第三节 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比较分析

  一、近代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背景分析

  二、近代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主要方式

  三、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比较分析

 小结 

第四章 邮政储蓄的资金运作与财政化定位(1937~1949)

 第一节 邮政储蓄转存制度、政策性金融与货币政策

  一、战时金融体系下邮政储蓄的转存制度安排

  二、邮政储蓄转存资金流向、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第二节 邮政储蓄的自主资金运作(1937~1949)

  一、抗战初期(1937~1940)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1941~1945)

  三、战后资金运作(1945~1949)

 小结

第五章 邮政储蓄的治理结构与管理制度(1919~1949)

 第一节 国有金融治理结构

  一、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及其特殊性

  二、近代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架构及其演进

  三、国有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及其演进——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中心

 第二节 邮政储蓄治理结构与管理制度

  一、组织结构

  二、管理层——监察委员会的治理模式

  三、激励机制与薪酬设计

  四、管理制度

 小结

结语

  一、邮政储蓄的发展特性:邮政性与国家信用的结合

  二、邮政储蓄与近代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构成

  三、研究的现实启示:邮政储蓄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

附录

  一、组织法

  二、1930~1936年度邮政储金汇业局贷借对照表(资产负债表)

  三、邮政储金汇业局大事记(1919~1949)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推荐

  徐琳的《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研究(1919-1949)》本书从收集整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上海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史料与民国时期经济金融类报刊资料人手,明晰梳理了中国近代邮政储蓄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对其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展开考察。

  《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研究(1919-1949)》稿从金融史的角度,把邮政储蓄作为近代中国金融结构的组成部分,对邮政储蓄发展中的资金运作与治理结构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邮政储蓄的发展特性,并探讨了作为公共部门的邮政在金融领域渗透及扩张的原因、路径与影响,试图为当代中国金融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由于注重金融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运用,使该著作不仅具有相当的经济史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徐琳的《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研究(1919-1949)》稿从收集整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上海市档案馆未刊档案史料与民国时期经济金融类报刊资料入手,明晰梳理了中国近代邮政储蓄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对其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展开考察。该书稿从金融史的角度,把邮政储蓄作为近代中国金融结构的组成部分,对邮政储蓄发展中的资金运作与治理结构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邮政储蓄的发展特性,并探讨了作为公共部门的邮政在金融领域渗透及扩张的原因、路径与影响,试图为当代中国金融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目录
内容推荐
编辑推荐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101013
出版时间 2013-08-01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琳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179
0.292
CIP核字 2013165579
12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中图分类号 F632.9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3-08-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221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F632.9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张 12
印次 1
出地 上海
171
230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