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唐浩明著的《杨度(上中下1874-1931)》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分为上、中、下3卷。作者以杨度为主人公,描写了他跟随国学名师研习帝王之学,东渡日本考察君主立宪政体,参与公车上书,支持袁世凯称帝,直至他晚年投身中国共产党的人生经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那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大起大落的一生……
唐浩明著的《杨度(上中下1874-1931)》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的历史轨迹,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的救国之举。杨度才华横溢,抱负不凡,曾经随国学名师研习帝王之学,也曾东渡日本考察君主立宪政体;曾经参与公车上书,也曾在君主立宪救国和民主革命救国之间徘徊不定。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矛盾与困惑。杨度传奇的一生,亦是近代中同艰难中前行的缩影。
上册
第一章 名师访徒
一、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三、青年王闿运的风流韵事
四、王闽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五、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闿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六、大学者家嫁女与众不同
七、为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王闿运亲赴石塘铺指点迷津
第二章 帝王之学
一、王闿运的三门功课: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二、胡三爹将保存二百年的家传《大周秘史》稿本送给王闿运
三、新政给古城长沙带来了生机
四、一方菊花砚,凝结了维新志士的友谊
五、谭嗣同举杯:我们对着苍天神明起誓……
六、王阊运妙解《枫桥夜泊》
七、叔姬将初恋珍藏在心灵最深处
八、一阕《玉漏迟》,闺阁压倒须眉
第三章 浅涉政坛
一、谭嗣同千里迢迢为徐致靖送来紧急家书
二、自古以来在中国要办成大事,光凭嘴巴子没有刀把子是不行的
三、袁世凯牢记嗣父的教导官场犹如戏场,最大的本事在于装假的做工技巧
四、新建陆军统帅是当今官场上的凤毛麟角
五、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
六、潭柘寺定情
七、接到夏寿田送的宫花后,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半个月
八、湘绮老人传授帝王之学的真谛
第四章 佛门俗客
一、怪木匠齐白石
二、老衲无聊题红叶
三、佛学原来竟是如此深奥而有趣
四、觉幻长老传衣钵
五、无意中遇到了哥老会头目
六、倭国古刀与松花念珠
第五章 八日榜眼
一、借讨好周妈的小手腕,消除了王闽运的恼怒
二、张之洞眼中的高才
三、癸卯科会试在冷冷清清中收了场
四、八大胡同寻静竹
五、亦竹告诉静竹你就要做榜眼公夫人了
六、“梁头康足”毁了榜眼公的锦绣前程
第六章 亡命扶桑
一、五年前出逃的惊险情景,梁启超终生不会忘记
二、王照的句话,道出了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
三、杨度为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题名
四、智凡带来了八指头陀的信朵朵莲花托观音
五、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六、从看到千惠子的第一眼起,杨度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日本女郎
七、樱花丛中,杨度与田中探讨中国的富强之路
八、遗失在中国的千年古刀又回到了滕原家族
九、滕原对今天的留日生讲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
中册
第七章 借尸还魂
一、各路英豪聚会普迹市共图大业
二、杨度独自来到牛石岭祭奠谭嗣同
三、在圣公会牧师的帮助下,黄兴机智地逃出险境
四、王闺运为初出茅庐的弟子出谋划策
五、首战告捷,令张之洞刮目相看
六、博爱丸上,杨度静下心对回国三个月来的经历做了一番清理
七、千惠子向故园归来的英雄献上束蜡梅花
八、初次会晤,杨度就认定孙中山是个磊落大丈夫
九、杨度握着孙中山的手说我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事成,我将助先生
十、袁世凯为宪政出了一个极好的点子
十、熊希龄东渡日本找枪手
十二、杨度道出借尸还魂的奥妙,终于说服了梁启超
第八章 丁未政潮
一、孙毓筠造反被捕,却意外地受到礼遇
二、千惠子的眼泪,滕原勾画的蓝图,准备回国的杨度的心迷乱了
三、梁夫人轻柔地对皙子说兄弟,一腔热血不洒在自己的国土上,算什么中华好男儿
四、千惠子轻轻一曲《上邪》,直唱得杨度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五、丁未年北京城,政界风潮迭起,动荡不安
六、张之洞与袁世凯商议奏调杨度进京
第九章 投身袁府
一、为接儿媳妇回家,老名士煞费心机
二、王闿运为进京做官的弟子准备了两份特殊礼品
三、儿子的情人转眼间做了老子的姨太太
四、袁世凯要杨度转告梁启超,他不是戊戌政变的告密者
五、杨度踏遍西山,下定决心要寻到静竹的墓穴
六、静竹作出异平寻常的抉择
七、看到《大周秘史》的扉页题词,袁世凯有意成全杨度
八、即使是秉承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杨度也甘愿为袁世凯驱驰
第十章 山雨欲来
一、大喜之夜,杨度和亦竹双双来到静竹的房里
二、临终前夕,慈禧为中国选择了最后位皇帝
三、徐世昌来到袁府,为把兄弟划策度难关
四、醇王府里,母子夫妻兄弟为争权夺利吵得不可开交
五、锡拉胡同与肃王府的密谋在同时进行
六、张之洞巧叙前朝旧事,救了袁世凯一命
七、冷冷清清的前门火车站,前来给袁世凯送行的只有严修和杨度
八、江亭再题《百字令》昨宵一梦兼春远,梦里江山更好
九、悟宇长老指明朝廷亡在旦夕的三个征兆
第十一章 洹上私谋
一、奉内阁总理之命,杨度连夜奔赴彰德府
二、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三、张謇私下对袁世凯许愿倒掉皇族内阁后由你来做总理
四、杨度没有料到,袁世凯居然想当大总统
五、茶叶蛋里的四字情书:忍死须臾
六、袁世凯隆重宴请刚出牢门的汪精卫
七、杨度和汪精卫联合发起国事共济会
八、杨度对革命党人亮了底牌:袁世凯不是曾国藩
九、静竹的鼓励,自我的检讨,使杨度相信自己的转变没有错
十、南下就职前夜,北京城闹起了兵变
下册
第十二章 —拍即合
一、八指头陀笑道:和尚如此厌倦红尘,何不出家
二、八指头陀向杨度讲授佛家哲理:人世好比一个圆圈
三、袁世凯巧妙地逼迫熊希龄在解散国民党的命令上副署
四、袁克定决心效法太原公子
五、今日的太原公子与未来的房玄龄一拍即合
六、夏寿田对亡妾的深情眷恋,使叔姬心里很不是味道
七、杨度和梁启超都把宝押在蔡锷身上
八、湘绮楼庭院,王氏祖孙三代赏月联诗
九、进京途中,王闽运为旧时名妓书写《洛神赋》
十、老于应对的袁世凯,面对周妈,不知如何称呼为好
第十三章 筹安会首
一、日本公使夜进居仁堂
二、从秦汉到前清,哪个,力呔事的人不想做宰相
三、发生在云吉班里的风流壮举
四、袁世凯题赠的金匾高高悬挂在杨度的厅堂上
五、孙毓筠为即将建立的机构取名筹安会
六、严复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七、梁启超公开宣布复辟帝制一事,哪怕全国都赞成,我也断不能赞成
八、国史馆的饷银居然被周大拿去赌博
九、静竹为皙子亵渎了他们圣洁的爱情伤心
十、正阳门城楼上,郭垣对袁克定谈北京王气
十一、八大胡同的妓女为中华帝国取了一个动听的年号:洪宪
十二、袁克定破釜沉舟,要把帝制推行到底
十三、皙子,早日奉母南归,我在湘绮楼为你补上老庄之学
第十四章 小红低唱
一、千年前的《推背图》上便已载明袁克定要做皇帝
二、看到蔡锷拍来的独立通电后,袁世凯大骂杨度是蒋干
三、究竟是人生不宜久处顺境呢,还是顺境原本就是诱人堕落的陷阱
四、落难的杨度依旧羡慕宋代宰相赠妾与人的雅事
第十五章 由庄人佛
一、杨度在迷惘困惑中为恩师撰写挽联
二、临终前,静竹劝杨度读读佛经
三、八指头陀的诗集将杨度引进佛学王国
四、一个万籁俱寂的庐山月夜,杨度终于领悟了佛门的最高境趣
五、叔姬把五彩鸳鸯荷包送给了心中永远的情人
六、虎陀禅师为信徒们开传法会
第十六章 中山特使
一、禅意发挥到极致,原本与艺术的最高境界相通
二、梅兰芳几句俗家之言,无意间触及到了佛门天机
三、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抱负本无垠
四、在陈炯明叛变的紧要关头,杨度践约帮了孙中山的忙
五、千惠子在寒山寺立下中日合璧诗碑
六、孙中山交给杨度两个使命
七、江亭三题《百字令》:卅年一梦,江山人物俱老
时交仲秋,在北京西山一条僻静的羊肠小道上,正有一个这样沉于国事思索的年轻人在踽踽独行。他才二十一岁,名叫杨度,是今科会试罢第的举子。巍峨的大山,碧静的蓝天,枯黄的茅草,火红的栌叶,正是一幅绚丽与落寞相互交织的阔大背景,将这位青年举子衬托得分外清晰:个头中等,身材单薄,容长脸上眉骨突出,两只大眼睛精光闪亮,在挺直的鼻梁与轮廓分明的嘴唇之间有一道深深的唇沟,给人以一见即不可忘却的印象。今天,他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蓝布夹长袍,脚穿单梁薄底黑色粗布鞋,头上没有戴帽子,脑后垂着一条尺余长的发辫。青年举子沿着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终于来到了峰顶。
现在,那座既雄伟壮丽又空虚窳败的八百年古都,已全方位地出现在他的眼底。他纵目远眺,神思飞扬。十个月来不平凡的京师生活,给初涉世事的杨度留下了终生不能忘怀的记忆。这真是一段难得一遇的时光啊!
他记得,一住进长郡会馆,便被三湘举子的爱国热肠所激动。他们日日留心前方的战争,议论国事,指摘时弊,厌恶朝政的腐败,斥责李鸿章的无能,一个个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尽管春闱在即,诗云子日却抛之一旁,毅然置个人前途于不顾,誓与国家共存亡。当北洋舰队全部被日军接管时,他们连夜上书礼部,请求投笔从戎,与倭虏决一死战。浏阳举子胡玉阶带头以指血签名,五十余名举子个个仿效。他也一口咬破食指,滴血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记得,当李鸿章代表朝廷在马关签署条约的消息传来的那天,他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李鸿章是李二汉奸,应当千刀万剐。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匆匆跑进来,自称是广东来京会试的举人,名叫梁启超,奉老师康有为之命前来联络声息。康有为大名鼎鼎,大家一听,都围了过来。梁启超说,广东举子明天联名上折,请求朝廷拒绝承认李鸿章所签署的条约,到都察院去递折子,有谁愿意去的,明天可以一起去。他当即表示支持,其他人也都赞同。第二天,广东、湖南两省一百多名举子来到了都察院。后来,各省举子都步其后尘,纷纷来到都察院,请转递联名奏折。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他敬佩康有为渊博的学问,更景仰他心雄万夫的气概。此人竟敢直接对太后、皇上大声疾呼:“今日中国倘若不改弦易辙,将有被外人吞并之祸!”这该要有多大的胆量!怀着对这位康南海先生的极大尊敬,他从一个朋友处借来了康著的《新学伪经考》。这部被朝廷明令销毁的著作,使他大开眼界。后来,他又读了康的《孔子改制考》的手抄本,更有振聋发聩之感。他也喜欢梁启超。这位籍隶广东新会的青年,虽只比他大两岁,但对社会的阅历、对世事的洞察,却比他丰富而深刻得多,且梁启超性格开朗,举止大方,也正与他的个性相合。见了几次面后,他们便成了很投缘的朋友。 P2-3
一九三一年九月下旬,上海法租界薛华立路,杨宅家主的丧事在沉默中进行。鼓乐不响,挽联阙如,花圈极少,除偶尔二三知旧悄悄来凭吊一番外,守候在灵堂里的只有死者的妻子儿女。他们在哀哀哭泣,默默上香。
报童跟往日一样送来刚出的当日《申报》。臂上缠着黑纱的孝子接过,随手翻开,两行粗体字赫然跳进眼帘:帝制余孽潦倒沪上,风流荡子魂归佛国。孝子气得扔掉报纸,遗孀瞥见这两行字后,哭得更伤心了。
夜色降临时,四周一片昏暗。丧事的冷清,外界的讥讽,给整个灵堂罩上一股既凄惨又怨愤的沉重压力。这时,一个浓眉亮眼英俊挺拔的年轻人来到杨宅。他肃立在灵柩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凝视遗像良久。他走到守灵者的面前,伸出一双强有力的大手,紧紧地将他们的手一一握过。杨宅遗孀终于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孝子拿出一副对联,嘶哑着嗓音对这个年轻人说:“伍豪先生,这是我父亲临终前亲手书写的自挽联。父亲他为寻求中国强盛的道路,艰辛探索了近四十年呀!”
被称为伍豪的年轻人郑重接过挽联,展开谛视:
帝道真如,而今都成过去事;
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
杨宅遗孀见了这副自挽联,又失声痛哭起来。她抓住伍豪的手喊着:“你是他生前最信赖的人,你要替他说句公道话呀!”
伍豪庄严地点了点头,对着灵堂正中那张满脸忧伤的遗照,坚定地说:“皙子先生,你放心去吧,历史会替你说公道话的!”
年轻的伍豪,就是日后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巨人周恩来。他所呼唤的皙子先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杨度。这个遭报界诟病而得到周恩来首肯的人,究竟是个何许人物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那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大起大落的一生……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