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长江文明之旅

¥29.8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236640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163
  •   0.314
  • CIP核字   2015211120
  •   12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15-09-01
  • 包装   平装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长江流域的民居与园林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王玉德编写的《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在辨析民居与园林异同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民居园林的特色作了归纳。本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事象为纬,对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从三个大的阶段进行了历史性地回顾,重点分析了长江源头的民居园林、云贵川的民居园林、湘鄂赣的民居园林、皖江浙的民居园林,并延伸地述说了关于长江流域民居园林的能工巧匠、人文取向、佚闻趣事以及精彩实例。

内容推荐

  《长江文明之旅》丛书分为《长江流域的名山奇峡》《长江流域的楼台亭榭》《长江流域的岁时节庆》《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等32册,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底蕴和特质,以求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江文明。全套书包括500多万字和上千幅图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炉,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长江文明馆,阅读“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慢慢打开,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呈现!

  王玉德编写的《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的有关知识。

目录

引言

概说

正名

民居园林以特色取胜

长江流域民居园林纵览

 从l万年前说起

 古代社会的民居园林

 近代转型中的速变

 长江源头的民居与园林

 世界屋脊的居住风格

 帐篷、雕房、盐房

 高原的园林

云贵川民居园林

 多彩云南

 七彩贵州

 天府四川

 重庆山城的民居园林

湘鄂赣民居园林

 “芙蓉国里尽朝晖”

 灵秀湖北

 “江西是个好地方”

皖江浙沪民居园林

 雅致安徽

 精美江苏

 魅力浙江

 上海民居园林

 民居园林撷英

 能工巧匠造园名家

 人文价值取向

余论:读不尽的长卷

试读章节

  《水槛遣心》表达了这种心情: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在《绝句四首》,杜甫写出了居住的感观美: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也是在成都草堂所写,一句一景,句句都有美的感受。春柳冬雪、西岭青天、码头船夫,都跃然纸上。杜甫还有不少关于民居的诗,如《江村》诗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这是杜甫在浣花溪畔所作,写出了流水环抱,草木青青,燕鸥嬉戏的宅室环境。由此可见,唐代文人非常在意住宅的自然环境,环境有助于创作,环境之重要或许超过建筑物自身。

  然而,唐代的一些达官贵人却追求建筑物的气派,有些地方大修豪宅大院,挥金如土,引起民怨。诗人白居易的心理不平衡,对富人的奢侈生活大加斥责,写了《伤宅》一诗予以讥刺: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厉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白居易认为居住的建筑物不能太豪华,而应有品位。他曾经被贬到江州(今九江市),当了个司马小官。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白居易经过庐山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被四周的景色迷住, “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他在《草堂记》描述说:草堂有“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建筑材料是没有雕饰的树木,墙壁上用泥涂抹,未加粉刷。“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之所以设四个木床,是因为常有文友来访。草堂前有方圆十丈的平地,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树冠如张开的大伞,树下灌木丛生,蔓草攀缘。林间有白石铺路,盛夏特别凉爽。堂前可远眺险峻的群峰,堂后有嵌空的山石、茂密的绿荫。堂东有瀑布,如白绸子垂地,发出像敲击玉器的清脆声。堂西有漂洒的泉水。住在草堂,一年四季都有美景: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白居易感到草堂是人生修养的好地方,愿意终老于此。他说: “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这段话表现出诗人追求天人一体、物我相融的思想境界。

  白居易与杜甫一样,都是热爱生活,关注民居的伟大诗人。他们的诗中透露出对下层民众的关心,对土豪劣迹的鄙视,要求抑制富人的挥霍。他们的诉求,反映了诗人的情怀,代表了长江流域无数先民的呼声:反对贫富悬殊,人人有房住,房屋要坚固,环境要优雅,社会讲文明。

  在无数的先民之中,明末清初的文人李渔为民居园林作出过杰出贡献。李渔(公元16ll—1679年),字谪凡,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他说自己一生只有两项爱好:一是写戏,二是造园。李渔造园.一年到头.没有一日不工作,所造之宅园一定要穷精极雅,不类寻常。他说人生一世,任你良田万顷,厚禄千钟,坚金百镒,都是他人之物。与自己无干,只有三件器皿,是实在受用的东西,不可不求精美。这三件便是日间所住之屋,夜间所睡之床,死后所贮之棺。又说: “世间第一乐也无过家庭。父母俱存,兄弟无故。”P2-3

序言

  一馆览长江 水利写文明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响彻华夏,唱出中华儿女赞美长江、依恋长江的深厚情感。

  深厚的情感根植于对长江的热爱。翻阅长江,她横贯神州6300千米,蕴藏了全国1/3的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她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独有的北纬30°神奇,形成了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育了发达的农业,鱼儿欢腾粮满仓的盛景处处可现;她有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国之重镇,现代人类文明聚集地如颗颗明珠撒于长江之滨;她有神奇九寨、长江三峡、神农架等旅游胜地,多少享誉世界的瑰丽美景如数家珍;她令李白、范仲淹、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写下无数赞美的词赋,留下千古情。

  长江两岸中华儿女,繁衍生息几千年,勤劳、勇敢、智慧,用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巴蜀文明、楚文明及吴越文明。这些文明,如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长江的历史,就是一部兴利除弊的发展史,也是长江文明得以丰富与传承的重要基石。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到清代的2100年间,长江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洪水大泛滥,历代的兴衰同水的涨落息息相关。治国先必治水,成为先祖留给我们的古训。

  为抵御岷江洪患泛滥,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就了千年不朽,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府之国人人神往。

  一条京杭大运河,让两岸世世代代的子孙受惠千年。今天,部分河段化身变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通道,再添新活力,大运河成为连接古今的南北大命脉。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把治水作为治国之大计,长江的治理开发迎来崭新的时代。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53年完建的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抗击1954年大洪水,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安全。面对,54洪魔带来的巨大创伤,长江水利人开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时俱进,历经3轮大编绘,成为指导长江治理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泽东半个多世纪前的伟大构想,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期盼与等待呀。南水北调的蓝图,在几代长江水利人无悔选择、默默坚守、创新创造中终于梦想成真,清澈甘甜的长江水在“人造天河”里欢悦北去,源源不断地流向广袤、干渴的华北平原,流向首都北京,流向无数北方人的灵魂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长江水利人手中,长江流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与此同时,沉睡万年的大小江河也被一条条唤醒,以清江水布垭、隔河岩等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嵌珠镶玉。这是多么艰巨而充满挑战、闪烁智慧的治水历程!也只有在这条巨川之上,才能演绎出如此壮阔的治水奇观,孕育出如此辉煌的水利文明,为古老的长江文明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正加推提速,长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优质的资源禀赋与三大战略息息相关,长江流域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三大战略的成败。因此,长江承载的不仅是流域内的百姓富强梦,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长江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未来,价值无限,魅力永恒。

  武汉,把长江文明馆落户于第十届园博会园区的核心,塑造成为园博会的文化制高点和园博园的精神内核,这寄托着武汉对长江的无比敬重与无限珍爱。可以想象,长江文明馆开放之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定将发出无比的惊叹:一座长江文明馆,半部中国文明史。

  (作者系长江文明馆名誉馆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236640
出版时间 2015-09-01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作者 王玉德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163
0.314
CIP核字 2015211120
12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5-09-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150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K928.73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张 11
印次 1
出地 湖北
171
240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