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

¥56.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43149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345
  •   0.492
  • CIP核字   2014301783
  •   18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中图分类号   D691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15-03-01
  • 更多参数>>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北宋之前中央王朝治国理念及其转变

 一、秦朝治国理念的渊源、表现及其实践

 二、两汉时期治国理念的变迁

 三、西晋时期的治国实践及其教训

 四、隋唐王朝的治国理念及其转变

 五、小结

第二章 宋朝治国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一、宋太祖朝对治国理念及方略的探索

 二、宋太宗朝对治国理念的调整与定型

 三、北宋中叶对治国理念的沿袭与补充

 四、宋神宗朝试图对传统治国理念的突破及失败

 五、北宋后期传统治国理念的延续及丧乱

 六、南宋抱残守缺下的治国理念及最终亡国

第三章 宋朝治国中化解矛盾的怀柔方式及其倾向——以处理内外重大矛盾问题为中心

 一、宋初的怀柔举措及其倾向意识的奠定

 二、北宋中叶以后对怀柔方式的继承与发挥

 三、宋朝怀柔治国方式的根源及影响

第四章 宋代君臣治国理念讨论——以经筵讲读为中心

 一、宋代经筵讲读与治国理念关系

 二、经筵讲读中所见的宋代治国理念内容

 三、经筵讲读所见的宋代治国目标

 四、小结

第五章 务实与防弊:宋代官制秩序的设计理念

 一、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与官制的关系

 二、宋代官制秩序规则的确立

 三、元丰改制的“改”与“承”

 四、制约与分权

 五、小结

第六章 选官与治国:“出身”、“考任”背后的宋代国家意图——以进士科和荐举改官为中心

 一、两道门槛:仕宦之路的设计意图

 二、“出身”的意义

 三、“考任”的真相

 四、小结

第七章 分权制衡与以文驭武:宋代军制的设计思路

 一、军事决策系统

 二、统军与指挥系统

 三、军队统帅职官设置——以都部署为例

 四、小结

第八章 权力制衡规则下的宋代军制实践——以军法为中心

 一、规矩:宋代军法的核心目标

 二、制衡:宋代军事司法制度的主题

 三、重内轻外:宋代治国理念与军法

 四、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陈峰编著的《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以治国理念及其实践为观察视角,将宋代置于中国古代发展演变的脉络之中,通过对宋代方针、政策及其相关方面史实的梳理,全面总结并探讨了宋代治国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调试,深层次深入地思考了宋代国家治乱兴衰的原因。宋代长期奉行崇文抑武治国理念,在对待文治与武功的关系上,权重明显倾斜到前者,因此其立国形势与以往统一王朝发生很大变化。宋代倡导文治,注意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制定了具有怀柔理性成分的方针政策,并将之付诸实践。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以及重内轻外的路线,保障了内部长期的稳定发展,其功效无疑是明显的,不过也要清醒地看到赵宋王朝以牺牲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稳定与繁荣,却最终在外族的压迫之下灰飞烟灭,因此宋代的治国理念仍然存在着不足与缺憾。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宋代方针、政策及其相关方面史实的梳理, 全面总结并探讨了宋代治国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调试, 深层次深入地思考了宋代国家治乱兴衰的原因。
目录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43149
出版时间 2015-03-01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峰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345
0.492
CIP核字 2014301783
18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中图分类号 D691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15-03-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340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D69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张 23
印次 1
出地 北京
160
230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