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编者徐潜想通过这本《古代戏曲名著》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古代戏曲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古代戏曲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古代戏曲名著》介绍了古代戏曲名著。
在这本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古代戏曲名著》中,编者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古代戏曲名著》(作者徐潜)分为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汤显祖与《牡丹亭》、孔尚任与《桃花扇》等数部分内容。
关汉卿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自己说一生中万事“不曾落人后”,终身具有一种进取、顽强的精神。他百般珍惜人生美好的时光,立誓说“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因此,他“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当时流行的一切文艺体育项目,他样样精通。这种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成为他创作的生活基础。
一位天才决然不会是孤立无援的,在他身边必然有一大批哺育天才、辅助天才的人。以关汉卿为核心的“玉京书会”,便是一个负有盛名的书会。其中容纳和吸引了一大批热爱戏剧创作和批评的知识分子,这些知心朋友像众星捧月一样环拱着关汉卿。
杨显之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所以关汉卿只要是写了东西,都要请杨显之一起来推敲字句、斟酌文情。杨显之提的意见往往又相当中肯,往往稍微增删一些字句,调整一下结构,便会使剧本增色不少。所以关汉卿称这位“寰宇知名”的朋友为修补剧本的“杨补丁”。
梁退之是关汉卿的是一位世交好友。此人虽做官做到知州,谈起文章来只崇尚韩愈、柳宗元的风格,提起诗歌来就把李白、杜甫崇拜得五体投地,写起词来连苏轼等人都不放在眼里,但却特别喜欢关汉卿的剧本。高兴起来,他和关汉卿饮酒宰羊,拥翠听戏,无所不至,恨不得连肥马轻袭都不分你我。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将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有一百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了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元代是一个极辉煌又极混乱的时代,元代社会一个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是蒙古统治者对科举的轻视。在元代,儒家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比较前代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造成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面,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他们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而存在,通过向社会出卖自己的智力创造出谋取生活的资料,因而既加强了个人的独立意识,又加强了同一般民众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联系,他们的人生观念、审美情趣,由此发生了与以往所谓“士人”明显不同的变化。当蒙古王朝统治北方以后,许多文人士大夫失去了固有的地位,生活方式出现多样化,不少“名公才人”加入了市井伎艺的团体。如“玉京书会”就是元前期活跃于大都的一个写作剧本和唱本的团体,关汉卿便是其中的成员。王实甫、马致远也都可以说是专业的剧作家。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些杰出作家,在宋金以来的杂剧、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出元杂剧这一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代的历史并不长,但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却呈现出异常活跃而繁荣的面貌,它对于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向有重要意义。由于社会内部经济、文化诸多条件的变动,促使文学同大众传播媒介结合,戏曲、小说成为新兴的文学样式,走在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前沿。戏曲与小说,无论在题材、内容或美学形式方面,都直接受到读者或观众(主要是市民)的制约,表现出世俗生活的众生相及其美学情趣,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东西,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原创活力。而传统的文学样式——诗、词、文,仍与知识阶层的生活与心理有密切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通俗文学的冲击和影响,呈现出某些新的特点。元代文学的这些特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P8-9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