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

¥27.55 ¥29.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6184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页数   363
  • 印数   15000
  •   0.42
  •   20
  • 正文语种   
  • 媒质   图书
  • 用纸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是否套装   单册
  • 中图分类号   I247.52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印刷时间   2009-03-01
  • 更多参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祸不单行

  (1)

  夜,是个神通广大的魔术师,白天里古朴宁静的中原市,转眼被他变成了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给这座古城注入的生机和活力已经尽显,饭馆里座无虚席、闹市中录像厅林立、洹河边练歌房成片、霓虹灯下娇艳女郎三五成群。食客的猜拳行令声、商贩的摆摊叫卖声、音箱里的尖叫浪笑声和恋人的打情骂俏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密布着诱惑和骚动,让人感到呼吸不畅,甚至有些窒息。

  驻扎“王牌师”部队的北兵营与往常一样,孤零零地卧在古城的西北角,冷眼静观城里的繁华景象。

  今晚礼堂有演出,是文工队自编自演的迎新春文艺晚会。

  舞台上,三男三女共六个战士在打快板,边说边打,花活玩得非常漂亮,竹板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

  中原好,中原好,

  中原遍地都是宝。

  孟津的梨,新郑的枣,

  商丘的花生真不孬,

  滚圆的西瓜产开封,

  脆甜的苹果数灵宝,

  信阳专出毛尖茶,

  道口的烧鸡味道好。

  中原好,中原好。

  中原人民手最巧。

  开封铁塔十三层,

  龙门石窟艺术高,

  南阳玉雕放光彩,

  鸡公山上风景好。

  中原好,中原好,

  中原自古出英豪。

  张衡发明又创造,

  杜甫诗文造诣高,

  岳飞美名传天下,

  大禹治水建功劳。

  愚公也是中原人,

  男女老少都知晓。

  “哗”,台下掌声四起。

  此时此刻,“王牌师”参谋长李卫国上校的情绪却糟到了极点。

  他在家里坐不下,躺不住,背着手在房子里不停地转圈,从客厅转到卧室,然后转到书房,再到客厅,就这么从上午转到晚上,像只关在笼子里的野兽。

  电话线已被他拔掉,窗帘拉得密不透光,偌大的屋子只开了一盏昏暗的台灯。烟只剩最后一包了,他娴熟地从中弹出一根,点着,猛抽两口,掐掉,又转了两圈,抓起笔想在门后的挂历上勾一下,不巧,笔没水了,他“咔叭”把笔掰断,扯下挂历撕个粉碎,再转。

  直转得两腿酸胀,他才瘫倒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大脑一片空白,任由热汗变凉再变冷。不知过了多久,蓦地,一股凉气从脚底袭来,他打了个激灵跳起,从床头柜里摸出瓶白酒,咧开大嘴苦笑了一下,拧开盖子,一仰脖倒进去一半。

  酒精在空荡荡的胃里翻滚起来,驱赶着血液到处狂奔,热量随之扑向身体的四面八方。他感到一阵莫名的燥热,解开风纪扣,骂了一句什么,然后四仰八叉地倒在床上,紧锁双眉,脸上溢着化不开的阴郁,眼睛望着天花板发愣,心里愤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上个月,和他厮守数年的妻子肖彩凤撒手人寰,死于非命;同一天,初恋情人徐美晶与自己反目成仇,含恨而去;上一周,并不陌生的处分卡片再度光临,不由分说钻进了李卫国的档案,和它的两个兄弟“会师”了;眼下,说得好听点是工作需要,平职调动,说得难听点,自己被“发配”了。无论内心深处是多么不情愿,还得无条件地接受这一切,这就是命啊!

  今天上午,军政委陈林少将率一行人马驾临师部,下车直奔师党委会议室,霸气十足地占据椭圆形会议室的一端。几分钟后,七名师常委夹着本子鱼贯而人,毕恭毕敬地坐在另一端。

  陈林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刀条脸,三角眼,薄嘴唇,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裤缝熨得笔直如线。他既不吸烟,也不喝酒,生活朴素,不爱交际,唯喜读书,涉猎广泛,文笔挥洒自如。他记忆力惊人,过目过耳皆不忘,说起营以上干部情况如数家珍。师旅团长们大都惧他三分,军区首长却偏爱他三分。

  陈林清了清嗓子,扶了扶宽边眼镜,这是他要讲话的信号。接下来,他表情严肃地宣读了一份命令:

  师参谋长李卫国改任步兵旅旅长,三日内报到。

  由于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所以众人惊愕万分,尤以李卫国为甚。

  陈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甚至对此有些得意。

  他巡视着众人,笑吟吟地用双手捂着茶杯,意味深长地说道:“步兵旅自从前任旅长肖云开被免职后,旅长职务一直空缺,现在的情况很不好,已经到了军心涣散的边缘。要想扭转步兵旅的困难局面,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非能将出马不行啊!虽说我是李卫国的老领导,但举贤不避亲嘛!领兵打仗是李卫国的看家本事,解决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也是他的拿手好戏。组织给他压的担子越重,他任务完成得越出色。可能有个别同志对他不久前犯的生活错误有些议论,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谁身上没有缺点,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犯错误?我用人向来主张取其长,避其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军党委既相信李卫国的觉悟,也相信他的能力,相信他能把步兵旅的局面扭转过来。李卫国同志,组织上这么信任你,你可不能让组织失望啊。”

  说到这,陈林的一双鹰眼和李卫国的虎目不期而遇,隔着长条桌久久地对视着,瞬间火花四射,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可能。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师政委鲁晨的红脸膛都吓白了,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其他常委们手心里也开始冒汗。

  就在这节骨眼上,后勤部长“噗”的一声放了个响屁,众人注意力瞬间转移,并发出一阵会意的哄笑。

  鲁晨暗赞这个屁放得及时,给大家解了围。他不失时机地切换话题说:“陈政委,今天晚上师里准备了一场迎新春晚会,水平虽没有军部文工团高,但也有些特色,姑娘和小伙子们早就嚷嚷着请您给指导指导,您今天就不走了吧。”

  师长张击西紧随其后说:“我们早就有心请政委,可又担心您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来,今天可让我们逮着机会了,说啥也要把您留住。晚会开始前请政委给同志们讲讲话,我是最爱听您讲话了,那可是一种享受呢!”

  “就是,就是!”除李卫国外,其他常委都附和着说。

  陈林内心深处对两位主官的恭维很麻木,因为类似的话他听过很多,不过他还是答应留下来观看晚会并讲话。

  他真正留下来的原因只有自己清楚,那就是利用这次机会摧毁李卫国的精神世界,彻底地打败他。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是绝对不会错过的。为了这个机会,他已经等了十几年了。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很多干部在私下里这样议沦陈林。

  就拿今天的事来说吧,一旅之长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是个给别人擦屁股的官。步兵旅在精简整编中上了“黑名单”,说得再明白不过,李卫国马上要解甲归田了。

  前任旅长告“御状”,最终却告出被免职的结果。老头气得吐了血,一病不起,步兵旅军心浮动,早都乱成马蜂窝了。陈林早不推荐,晚不推荐,偏偏这时候推荐李卫国出任末代旅长,岂不是存心把他往火坑里推,这点儿账有谁算不明白?

  李卫国意识到自己中了埋伏,他的军旅生涯和步兵旅一样,已经被判了死刑。自己分明受到排挤,但让陈林刚才那么一说,好像还挺荣幸。这个任命充分体现了组织对自己的信任,首长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好像自己还应该感谢谁似的。

  陈林啊陈林,你的官越当越大,可心胸怎么还像针眼那么小呢!咱们过去一条战壕出生入死,今天一个锅里搅勺把子,你这样算计我,于心何忍?莫非你是想报十几年前的一拳之仇!推荐我当末代旅长是你的恩赐,上周给我的处分十有八九也是你的美意。这种落井下石的事你都能干得出来,还好意思蚬着脸自称是我的老领导,呸!

  李卫国被这个命令弄得不知所措,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脑子里乱哄哄的。他只记得笑容满面的陈林临走时,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把陈林送到招待所后,张击西和鲁晨来到李卫国的办公室,说我们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个事太突然了,太突然了。

  事已至此,再有其他想法也无用,再说多余话也没什么意思。

  李卫国表态说:“你们放心,我能正确对待,要是没有其他事,我想一个人待会儿。”

  鲁晨说:“那好吧,步兵旅穷,你这两天置办些东西带过去,账算在我和师长的头上,师长你没啥意见吧?”

  张击西说:“政委你定,你定,我没意见。”

  临出口,鲁晨又说:“走之前说一声,师常委给你送行。”

  夜已经深了,李卫国却毫无睡意。

  他起身下床打开电视,想找个好看的电视剧,可荧屏里除了广告之外,全是元旦晚会热热闹闹的场面,他气急败坏地把电视关了,然后坐在沙发上,头深深地埋在膝窝里。

  屋子里静极了,静得能听见喘气声,要是屏住呼吸的话,甚至能听见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声。

  李卫国想起了肖彩凤,她要是还活着,这屋子里绝不会这么冷清。看来没有女人的房子是不能称之为家的,没有女人的男人则像是一支没有扳机的冲锋枪,子弹再多也打不响。

  对了,彩凤的遗像呢?

  写字台上没有,茶几上没有,床头柜上也没有,李卫国急了,翻箱倒柜地找,最后在写字台的抽屉里找到了。

  他把相框紧紧地搂在怀里,一遍遍地抚摸,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人世间什么是苦,说不出来的才是苦。想着想着,他心里涌上一股酸楚,他哭了,一个人在静夜里默默地落了泪。

  过了一会儿,他觉得眼睛发酸发胀,视线有些模糊,手牵风筝的徐美晶正向他跑过来,他使劲眨了眨眼睛,把男人最不屑的那股液体眨没了,徐美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唉!反正睡不着,干脆不睡了。  李卫国披上大衣,出门后沿小路径直向营区后的定军山走去,一路上心事重重,步履缓慢。

  定军山是座不大不小的山,也是“王牌师”弹药库的所在地,山体看上去貌似坚固,其实肚子早已经被掏空了,里面塞满了武器弹药。

  李卫国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把自己融进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干枯的树叶被他踩在脚下,粉身碎骨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出老远。

  “站住!口令?”两个哨兵从树影里闪出,稚嫩的声音里夹杂些许恐慌。

  自从前年有个杀人犯闯入库区袭击持枪哨兵后,警卫营加强了弹药库的警戒,山上共有九个明岗、暗哨和流动哨。

  口令?李卫国偏偏忘记了今晚的口令。早操时,值班参谋按惯例把口令表呈给他时,他扫了一眼就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此时却突然想不起来是什么了。

  他没有犹豫,更没有停步,闷声说了一句是我。机灵的哨兵听出不速之客是师参谋长,闪在一旁不再言语。

  P1-5

书评(媒体评论)

  看过书稿,我难以抑制住兴奋,因为我对“王牌师”非常熟悉,作者写出了这支部队的风采,写出了官兵们的心声。

  ——钟声琴(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将)

  一曲军旅歌,正气荡尘寰。时代需要这样的好作品,读者需要这样的好作品。

  ——二月河(著名作家,代表作《雍正皇帝》)

  这是一部很棒的小说。不是军人的,读它定有收获;是军人的,更当细细品味。

  ——石钟山(著名作家,《激情燃烧的岁月》改编自其原著)

  我看小说的习惯是先看作者的经历,再看看开头和结尾,没兴趣就放弃一这部小说我不但看完了,而且看得津津有味。

  ——柳建伟(著名作家,代表作《突出重围》)

  人物写得非常生动,故事让人拍案叫绝,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张丰毅(著名影视明星)

后记

  去年五月,当我在电脑上敲完这部小说的最后一个字符时,“王牌师’’正在四川地震重灾区执行救援任务。我几乎每天都能在电视里看到这支部队,看到那些熟悉的战友忙碌的身影。

  我很庆幸,能在“王牌师”当兵、入党、提干,虽然因工作调整离开这支部队已数年,但我始终关注着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它不仅是我军旅生活的起点,也是我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从我十八岁走进这支部队起,似乎就注定了我和它不解的缘分。

  “王牌师”作为陆军精锐部队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每前进一步,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更是让我难忘。这些战友是军队的精英,是民族的脊梁,为了国家一无所求,为了人民一无所惜。他们为打赢未来战争枕戈待旦的精神,为履行军人使命付出的巨大牺牲,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应该为天下人所知,为天下人所学。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支部队,走近这些战友,我情不自禁地以手代笔,在电脑上倾吐心中蓄积的火热激情。

  搞创作是个折磨人的苦差事!

  一是没时间。我的本职工作很忙,根本没有大块的时间搞创作,只能在业余时间里今天挤点,明天抠点,写写停停,修修改改,几年里数易其稿,精雕细刻,人一天比一天瘦,书一天比一天厚,直耗得人快要灯干油尽时,才把书写成。

  二是没经验。几万字的小说写过,三十几万字的小说没搞过。这部小说线索多,人物多,故事多,矛盾多,驾驭起来难度很大。有时候灵感来了,甭管夜里几点,爬起来就得写,生怕隔夜就忘了,要是有某处写得不尽如人意,吃饭也没胃口,真是寝不安枕、食不甘味。

  打磨数年,这部小说终于可以和世人见面了。如果它能获得读者朋友的认同和喜爱,那是因为它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数年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前辈、领导、战友、朋友的无私帮助。假如没有他们的关心支持、大力推荐和精心指点,这本书恐怕还要“难产”一段时间。

  为了扶植我这个新人,老首长钟声琴中将、作家界前辈二月河、石钟山、柳建伟,著名演员张丰毅等,联名把我的书推荐给广大读者朋友,让我备感荣幸,不胜感激。还有很多战友、同事和朋友为本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给予了诸多指教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我庆幸,从事了军人这个职业。我庆幸,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

  很快,我们将迎来建国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我把这部小说作为礼物送给亲爱的战友们,也送给所有关注和支持国防事业的读者朋友们。

  胡杨于北京旃坛寺

  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 祸不单行

第二章 司令上当

第三章 传奇身世

第四章 铁骨柔情

第五章 独臂难撑

第六章 血书请战

第七章 引火上身

第八章 脱胎换骨

第九章 虎啸沙场

第十章 舍生忘死

第十一章 婚变迷途

第十二章 命运魔方

后记

序言

  凌行正

  胡杨是从我战斗过的老部队走出来的一名青年军官。八月份的一天,他把书稿拿给我看,并诚恳地邀请我写一篇序文。

  由于过去长期从事部队文化工作的缘故,在军旅文学创作活动上,我一向对从部队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作感兴趣。这些新人大都来自基层单位,来自执行任务的第一线,对部队的现实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熟悉军营中的各种人物,从而掌握着较丰富的创作资源。这些新人还大都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较少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创造美好的事物。因此,他们的新作,也常常带着生活的原始芬芳和新鲜气息,展示着锋芒毕露的思想棱角,给人耳目一新的愉悦。

  今天,当军旅文学创作跨入新世纪新阶段,人们对军旅文学作品的要求和期待也提高到一个新水准的时候,我认认真真地读了这部长篇小说书稿,读后兴趣依旧,愉悦依旧。

  综观当今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对军事力量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而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大。如果国防和军事力量不够强大,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就没有保障。所以,必须实行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我军为了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正在进行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人民军队的这种新面貌新风采,期待着军事文学的新人新作来加以描绘和反映,而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在“居安思危”的心态中,也渴望着能够读到军事文学的新人新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我们打开这部长篇小说时,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我们想读到的新东西。

  小说围绕着如何选拔一名合格的“王牌师”师长、如何建设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这两条主线,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活长卷的描绘,全景式的铺展了一支陆军野战部队近些年来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道路上的发展历程,正面反映了这支部队在军事训练改革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如实传递了部队基层官兵们的呼声。小说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悬念不断。军营里的生活热气腾腾,演习场上的气势磅礴千里,军人的家庭生活别样温馨。作者在浓墨重彩地写实的同时,还注意给作品留下诸多的思考空间,如,军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军人的现实处境、军人的感情坐标、军人的职业价值等等,有的是作者点到为止,有的是作者预设命题,作者想追求的艺术效果是:故事由作者叙述,答案在读者心中。

  李卫国的人物形象是这部作品的主要亮点。依我看来,这部长篇小说所写的,就是“王牌师”师长李卫国传奇。李卫国是在逆境中出场的。他常常在作战中立有战功,在平时工作上也成绩显著,但是,他遭遇到并不实在的传言缠身,已经身当师参谋长的他,未被选中出任“王牌师”师长,而是去一个即将撤编的旅当“末代旅长”,也就是说,随着这个旅的建制撤消,他的军旅生涯也就走到头了。不过,他并未背上个人去留的包袱,而是大刀阔斧地整顿部队,使这个旅的面貌大为改观,加上对他的传言一步步被澄清,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当上了“王牌师”的师长。“王牌师”的现状并不令李卫国满意,他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成功地组织了军事演习,漂亮地完成了一个个艰巨复杂的任务。这中间,展开一次次新旧思想观念的激烈交锋,人格道德方面的相互碰撞,表现了无畏与怯懦、正义与自私、睿智与庸碌的反复较量,使读者近距离地触摸到李卫国的内心深处比金钱更可贵、比名利更有价值的精神丰碑。但是,命运对他来说,绝非是一帆风顺。正当上级领导在酝酿从师长中选拔将军时,他这个师发生了不可预测的事故。结果,得到提升的是别人,而非他这个众望所归的“王牌师”师长。听说结果时,李卫国再一次走进逆境之中……

  在一部长篇小说中,如果它的主要人物立住了,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甚至是全部成功。作为文学新人的胡杨能够写到这样的水平,应该说是出手不凡。那么,成功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胡杨的军龄不算长,但经历却很充实。他入伍到老部队后,先在连队当战士,后来在部队、院校的基层和机关工作,曾经两次入院校学习深造,在通信部队代职一年,现在总部机关就职。这样的履历在年轻干部中还是不多见的,也是他获取创作素材的一个源泉。他从当战士开始就喜爱写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通讯报道、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散文等许多篇,并且多次获奖,这些都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尽管这部作品可以挑出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在浮躁喧嚣的时下,作者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对生活回味提炼,把休息时间化零为整耕耘创作,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着实难能可贵。

  祝胡杨的军旅之路越走越高,越走越宽广!

  (序言作者系著名军旅作家,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社长)

  二○○八年九月九日

内容推荐

  李卫国既是数次大难不死的战斗英雄,又是个性魅力十足的当代军人,他三次立大功,三次受处分,有人说他前面是红的,后面却是黑的他既是笑做沙场的幸运儿,又是官场和情场中的倒毒蛋,命运之神时而垂青于他,时而将他抛弃,他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

  对李卫国来说,“王牌师”既是天堂。又是地狱。这支部队给了他辉煌的事业和至高的荣誉,同时也给了他无尽的烦恼和挥之不去的遗憾。

  纯朴善良的农家女肖彩凤、聪颖泼辣的将门之女徐美晶、贪婪美艳的女特工陈燕妮、虚荣蜕变的军嫂段莹莹,漂亮柔情的女军官秦京雪,不仅给军中精英打开了甜蜜的爱情之门,也设下了暗藏刀光剑影的玫瑰陷阱。

  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用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为您讲述全军首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军人的传奇故事,为您揭开陆军“王牌师”的神秘面纱……

编辑推荐

  小说围绕着如何选拔一名合格的“王牌师”师长、如何建设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这两条主线,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活长卷的描绘,全景式的铺展了一支陆军野战部队近些年来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道路上的发展历程,正面反映了这支部队在军事训练改革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如实传递了部队基层官兵们的呼声。小说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悬念不断。军营里的生活热气腾腾,演习场上的气势磅礴千里,军人的家庭生活别样温馨。作者在浓墨重彩地写实的同时,还注意给作品留下诸多的思考空间,如,军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军人的现实处境、军人的感情坐标、军人的职业价值等等,有的是作者点到为止,有的是作者预设命题,作者想追求的艺术效果是:故事由作者叙述,答案在读者心中。

试读章节
书评(媒体评论)
后记
目录
序言
内容推荐
编辑推荐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6184
出版时间 2009-03-0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胡杨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页数 363
印数 15000
0.42
20
正文语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是否套装 单册
中图分类号 I247.52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印刷时间 2009-03-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字数 350
出版商国别 CN
中图法分类号 I247.5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张 23.5
印次 1
出地 北京
152
230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