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精)

¥190.00 ¥200.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24568
  • 中图分类号   X21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页数   484
  • 印刷时间   2008-09-01
  • 包装   精装
  • 出次   1
  •   1.536
  • 出版商国别   CN
  •   37
  • 中图法分类号   X21
  • 首版时间   2008-09-01
  • 印张   32.25
  • 更多参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概况

 一、黄土高原区

  1.地形地貌

  2.气候特征

  3.土壤植被

 二、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1.地形地貌

  2.气候特征

  3.土壤植被

 三、西北内陆干旱区

  1.地形地貌

  2.河湖水系

  3.气候特征

  4.土壤植被

第二节 全新世环境演变

 一、黄土高原区

  (一)早全新世回暖期(距今11500~8500年)

  (二)中全新世适宜期(距今8500~3000年)

  1.波动升温期(距今8500~7000年)

  2.较稳定暖湿期(距今7000~5500年)

  3.波动降温期(距今5500~3000年)

  (三)晚全新世降温干旱期(距今3000年至今)

 二、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一)早全新世回暖期(距今11500~8500年)

  (二)中全新世适宜期(距今8500~3000年)

  1.波动升温期(距今8500~7000年)

  2.较稳定暖湿期(距今7000~5500年)

  3.波动降温期(距今5500~3000年)

  (三)晚全新世降温干旱期(距今3000年至今)

 三、西北内陆干旱区

  (一)早全新世回暖期(距今11500~8500年)

  (二)中全新世适宜期(距今8500~3000年)

  1.波动升温期(距今8500~7000年)

  2.较稳定暖湿期(距今7000~5500年)

  3.波动降温期(距今5500~3000年)

  (三)晚全新世降温干旱期(距今3000年至今)

 四、小结

第三章 黄土高原区的文化发展

第四章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的文化发展

第五章 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文化发展

第六章 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 结语

后记

英文摘要

内容推荐

  本书综合考察了中国西北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全面梳理了黄土高原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和西北内陆干旱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聚落形态和经济形态状况,并深入探讨了西北地区先秦时期自然环境和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西北地区先泰时期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对文化发展有明显的制约,反过来,多样性的人类文化多数时候都能够有效适应环境特点及其变化,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有限。先秦时期这种比较和谐的人地关系,成为西北地区数千年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础机制。

编辑推荐

  本书将西北地区划分为三区,即半干旱半湿润的黄土高原区,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和贺兰山以西直到新疆的西北内陆干旱区。首先考察了每一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在全新世期间演变的情况,接着考察各区考古学文化的演变发展,最后讨论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某些对策性意见。所以本书既是一部环境考古的综合性著作,又对当前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内容推荐
编辑推荐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24568
出版时间 2008-09-01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作者 韩建业
中图分类号 X21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页数 484
印刷时间 2008-09-01
包装 精装
出次 1
1.536
出版商国别 CN
37
中图法分类号 X2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张 32.25
印次 1
正文语种
出地 北京
媒质 图书
194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267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是否套装 单册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