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社会信用环境研究/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23.75 ¥25.00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70420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开本   32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页数   267
  • 印刷时间   2008-04-01
  • 包装   平装
  • 出次   1
  •   0.246
  • 字数   220
  • 出版商国别   CN
  •   10
  • 中图法分类号   F832.4
  • 首版时间   2008-04-01
  • 印张   9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本书作为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兼论社会资本在现代信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的阶段性成果,主要贡献在于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信用环境的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接起来。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提出的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假说对于解释转型中的社会信用危机,社会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假说、社会信用环境局部加速退化推论对于解释各地区的信用环境差异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而根据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提出的治理路径也与前文有了相当的逻辑自洽性。在经验研究部分,作者运用了大量我国转型中发生的案例展开分析,这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总之,这项成果对转型期社会信用环境做了比较系统且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不仅文献基础扎实,而且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论述较为深入、透彻,对于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在作为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匿名评审和答辩时,本书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内容推荐

  不管是中国还是前苏联、东欧国家,在转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失序问题。而历史上欧洲国家在15—17世纪,美国在1865—1914年阶段也产生过严重的信用失序。为什么历史上这几个时期会出现明显的信用失序?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失信行为会集中地表现出来?这种社会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目前,我国正在经受着转型中出现的诚信危机,以下问题更是需要予以回答的: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约束为什么会弱化?其总体特征是什么?为什么适用同样正式制度的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会出现信用环境的差异?转型社会的信用环境可能会如何演化?

  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本书建立了社会信用环境的分析框架,即社会信用环境构成了信用主体进行履约行为选择时的现实约束。这些约束由多种因素组成。根据约束的实施特征,可以分为两类: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主要是指第三方实施的强制约束,被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人为秩序维度——正式制度;非正式约束主要是指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传统习俗、习惯等“软”约束,被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自发秩序维度,用社会资本表示。社会信用环境的状况用失信行为和信任感评价。

  然后在此框架上建立了社会信用环境的两维度模型。模型变量包括社会资本效力和正式制度效力,两者效力共同形成了社会信用环境对信用主体的约束力,约束力越强,失信行为越少,信任感越高,社会信用环境越好;反之则越差。社会信用环境状态用信任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信任无差异曲线向原点靠近的趋势被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退化,离开原点的趋势被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进化。

  根据模型的逻辑,社会信用环境的演进被区分为:典型进化、典型退化过程,一般进化、一般退化过程和特殊进化、特殊退化过程6个演进形态;相应地,界定了典型进化、退化点、一般进化、退化点和特殊进化、退化点。对社会信用环境演进的分析,得出了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演进的3条路径和2个决定点。并根据路径和决定点的含义提出了3个假说和1个推论。

  假说1: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假说。即当假定转型中正式制度效力下降时,转型社会开放性、流动性的增强,以及社会资本在关系网络内部实施的特点,导致了就整体而言社会资本效力的降低,这必然导致社会信用环境的总体退化,表现为失信行为在各个领域的扩展,信任感的普遍降低。

  假说2:社会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假说。其含义是:由于社会资本的演进性质和异质性,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地区社会资本的效力没有下降甚至有所提升,出现社会信用环境的特殊进化;在这一前提下,如果地方制度效力提高,则部分地区会率先进入社会环境的典型进化阶段。表现为失信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信任感增加,交易扩展明显。

  假说3: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当转型国家出现了社会信用环境的局部进化时,如果正式制度效力普遍提高,则社会信用环境进入总体进化过程。该假说蕴含了转型国家社会信用环境的治理路径。

  推论1:社会信用环境局部加速退化推论。根据假说l中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的两个条件:社会资本与正式制度效力下降;以及假说2中社会资本效力和正式制度效力存在地区差异得出:如果某一地区的社会资本效力、或者地方正式制度效力下降的幅度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则该地社会信用环境的退化速度将大大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出现局部地区社会信用环境的加速退化,表现为信用失序非常明显和严重,信任感极度匮乏。

  在建立了社会信用环境的两维度模型以后,本书第3、4章分别论述了两个维度的若干性质和实施机制特征,对为什么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自发维度、将正式制度定义为人为维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旨在进一步说明理论模型构建的合理性。

  接下来就是对假说的经验验证。第5章对假说1进行经验检验。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说明了转型国家正式制度和社会资本效力下降的原因和情形,然后运用若干典型案例验证了假说的内容。第6章对假说2以及推论进行经验验证。这两章的内容表明了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对转型中的社会信用环境的总体状况和地区差异的解释力。

  第7章则根据假说3——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得出了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治理的路径,并结合前两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2 转型中社会信用问题研究简要评述

  1.3 转型中的社会信用环境研究评述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框架

  1.5 创新的考虑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2章 社会信用环境的两维度模型

  2.1 社会信用环境:概念辨析、界定、分解及其评价

  2.2 社会信用环境的两维度模型

  2.3 对假说及推论的进一步阐释

  2.4 小结

第3章 社会资本:社会信用环境的自发秩序维度

  3.1 社会资本的定义及争论

  3.2 社会资本:社会信用环境的自发秩序维度

  3.3 小结

第4章 正式制度:社会信用环境的人为秩序维度

  4.1 制度与社会资本:内涵的区别与外延的边界

  4.2 正式制度:社会信用环境的人为秩序维度

  4.3 小结

第5章 转型中的诚信危机

  ——对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假说的经验检验

  5.1 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假说的含义

  5.2 转型中正式制度效力的下降

  5.3 转型中社会资本效力的下降

  5.4 转型中的诚信危机:案例与事实

  5.5 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的总体退化

  5.6 小结

第6章 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的地区差异

  ——对局部率先进化假说及加速退化推论的经验检验

  6.1 社会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假说的含义

  6.2 社会资本效力启动局部地区的特殊进化进程

  6.3 地方正式制度效力推动局部地区社会信用环境的一般进化进程

  6.4 案例:“温州模式”与社会信用环境的率先进化

  6.5 社会信用环境局部加速退化推论的含义及经验验证

  6.6 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的地区差异

  6.7 小结

第7章 转型国家社会信用环境的演进

  ——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蕴含的治理路径及政策含义

  7.1 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及蕴含的治理路径

  7.2 政策含义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70420
出版时间 2008-04-01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晓红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开本 32开
影印版本 原版
页数 267
印刷时间 2008-04-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0.246
字数 220
出版商国别 CN
10
中图法分类号 F832.4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张 9
印次 1
正文语种
出地 北京
媒质 图书
140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204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是否套装 单册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