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本书写作开始于2001年,第一版于2004年8月推出。其间,我国物权法的起草工作如火如荼。在参加物权法“一步一个坑”的起草工作过程中,作者深感物权立法的艰难不仅源于中国特有的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而且源于物权理论准备不足:在参加高层立法会议的学者们尚且为“存款人对其银行存款是否享有所有权”以及“股权是不是一种所有权”争论不休时,我们怎能确信自己有能力去科学、妥当地面对和处理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重大复杂问题?于是,作者有意游离出立法现实,试图采用一种冷静的理性去重新审视物权的既有基本理论,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对那些用以指导我们的思考和立法的物权知识和公理进行检讨,从而形成了本书的内容。
本书采用新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物权法的既有基本理论和制度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反思。在研究方法上,力图更为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以德国民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民法理论所采用的法律形式理性思维模式,并在运用各种新的角度和思路重新分析作为此种思维方法最杰出成果的德国物权基本理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理论的同时,发现和揭示其局限性和理论错误,同时,对于我国民法理论在引进、借鉴和参考德国及其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物权法理论的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及由此导致的制度设计缺陷,以及我国内地学者自创并提出的某些值得商榷的观点和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析并发表具有新意的看法。
第一章 物权的特性/1
一、导论/2
二、财产法的结构与物权法的对象/4
三、财产与物权的客体/9
四、物权与无形产权/16
五、关于物权定义及本质的理论纷争/24
六、附录:给梁慧星先生及王同学的有关复信/41
第二章 物权与债权/46
一、物权概念与债权概念的形成/47
二、物权与债权的特性比较及其批评/52
三、物权特性面临的挑战:债权的绝对性与“物权债权化及债权物权化”/64
四、从物权优位到债权优位/70
第三章 一物一权原则与“双重所有权”理论的冲突/76
一、物权标的之特定性与独立性/77
二、一物一权主义及其发展/85
三、法人财产双重所有权理论之批评/95
四、我国《物权法》的模糊立场/108
第四章 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法上的私法自治/111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本质/112
二、物权法定原则之批判及思考/126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本质及与私法自治的关系/141
第五章 物权的效力及物权请求权/145
一、物权效力的一般研究/146
二、物权请求权的范围和性质/157
三、物权请求权独立于债权请求权的必要性/168
四、对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以及《物权法》
有关规定之评价/180
第六章 物权行为的理论纷争/184
一、概说/185
二、物权行为的基本理论/187
三、物权行为理论的批判/209
四、物权行为理论纷争的评说/213
第七章 物权公示与公信原则/240
一、物权公示的对象及价值/241
二、物权公示的方法/257
三、物权公示的效力/260
四、我国立法模式选择/283
五、物权公示的公信原则/296
六、有关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几点结论/309
第八章 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及相关问题/311
一、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312
二、进一步的思考:委托物与脱离物的区分之评析/317
三、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328
第九章 物权法规定取得时效的必要性/340
一、问题的提出/341
二、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两相分立的技术原因/342
三、结论/346
本书直接引用的参考书目/348
一、法文著作/349
二、翻译著作/349
三、中国内地学者著作/350
四、中国台湾地区学者著作/351
后记/35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