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国际上泛称为有组织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犯罪,在国际上泛称为有组织犯罪。本书共分十章,对进行了详细论述,具体内容包括: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概述;黑社会组织与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保护伞”特征的再探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模式;中国内地能否产生黑社会组织;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国际社会打击有组织犯罪概述;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
第一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概述
第一节 境外黑社会组织概览
第二节 境内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况
第三节 境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黑社会组织与黑社会性质组织
第一节 黑社会组织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的关系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三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亚文化特征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
第四章 “保护伞”特征的再探讨
第一节 观点回顾
第二节 “保护伞”特征司法认定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模式
第一节 提高和强化组织结构阶段
第二节 加强暴力的组织化阶段
第三节 壮大经济实力阶段
第四节 寻求非法保护阶段
第六章 中国内地能否产生黑社会组织
第一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
第二节 两种观点的尖锐对立
第七章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第一节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第二节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第三节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第八章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国际社会打击有组织犯罪概述
第一节 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对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对策
第二节 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反黑”刑事立法的特点
第三节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控
第一节 建立宏观防控机制
第二节 完善立法防控机制
第三节 健全司法防控机制
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后记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