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动人的100篇散文/经典百篇系列丛书

¥36.10 ¥38.00
  • - +
       
  • 商品库存不足,请选择其他商品

相关推荐

新华推荐

  •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19306
  •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 开本   16开
  • 影印版本   原版
  • 页数   463
  • 印刷时间   2007-04-01
  • 包装   平装
  • 出次   1
  •   0.666
  • 字数   433
  • 出版商国别   CN
  •   29
  • 中图法分类号   I16
  • 首版时间   2007-04-01
  • 印张   29.5
  • 更多参数>>

编辑推荐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能够感动心灵、给人带来启迪或感悟的文章,不仅可以净化思想,荡涤心灵,而且还可以受到艺术熏陶,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本书精选了公认最好的100篇中外散文,分为“父爱如山”、“感悟母爱”、“浓浓亲情”、“何日重逢君”、“往事并不如烟”、“思念绵绵到故园”、“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向生命鞠躬”八个部分。同时,通过“入选理由”、“作者简介”、“作品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营养。为给读者营造一个立体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编者精心选配了200余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使读者在轻松学习知识、提高阅读效果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公认最好的100篇中外散文。它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有的语言平实质朴,看似平常,细品却有博大的人间真气象;有的真情追忆,在平静的细诉中蕴含沉痛的悲思;有的格调高雅,艺术气息浓郁,给人以哲学上的启迪。书本通过“入选理由”、“作者简介”、“作品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领略文学艺术的神奇魅力,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营养。

  此外,本书还精心选配了200余幅契合文意的图片和版式设计,它们的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立体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学习知识、提高阅读效果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目录

父爱如山

背影

一个父亲的札记

父子情

很是惭愧,父亲

父爱之舟

祭父

期待父亲的笑

普通人

父亲

告别

父亲

父亲的形象

感悟母爱

芭蕉花

我的母亲

赋得永久的悔

野草

花朝节的纪念

忆母亲

我只欠母亲

秋天的怀念

浴着光辉的母亲

母亲的羽衣

崇高的母性

母亲的回忆

母亲的消息

母亲架设的桥

浓浓亲情

风筝

我的祖母之死

一个人在途上

初冬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为女儿感动

传授给儿子

真实的塑料花

我的大舅舅(节选)

爷爷

离家时候

女儿的嫁妆

致吾女

散步

情是根

同情

奶奶

永不道别

何日重逢君

与妻书

给亡妇

墓畔哀歌

给陆小曼的一封信

雷峰塔下——寄到碧落

怀念萧珊

荒山之夜

王仁先

青苔小巷中的情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往事并不如烟

藤野先生

悼志摩

怀念曹禺

我的吊唁和回忆

祭戴望舒

永在的温情

悼评梅先生

怀李叔同先生

尘劫难移爱国志——泪忆岳父

张伯驹

幽燕诗魂

伤逝

在卡洛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演说词

莱依纳·马利亚·里尔克

悼念乔治·桑

星离去

思念绵绵到故园

有人问起我的家

失眠之夜

母校

思台北,念台北

读鞋

老家

中国在我墙上

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

这是我的祖国

他乡客归时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阿长与《山海经》

感激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拣麦穗

有人送我一枝草

鲁迅先生记

妹妹

笔友

海伦·凯勒和安妮·萨利文

向生命鞠躬

一只小羊

珍珠鸟

老牛的眼神

猎豹夕阳

悲怆的狼嗥

向生命鞠躬

冰冻的玫瑰

麻雀

小鹌鹑

试读章节

                 父子情

  “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种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科学上好像还没有定论。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什么也不要,只问有小孩没有,于是,父亲把我抱了出去,看见了我,老道说到十四号那天往小胖子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避难。我被老道的样子吓得哇哇大哭,由此便产生了我的第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父亲当时写了一篇散文,说:“一看胖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一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于是上街买了两尊兔子王,感到老道,红线,兔子王,都有绝大的意义!”使我遗憾终身的是,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在父亲称之为有绝大意义的事情里,竞没有父亲的形象,我记住的只是可怕的老道和那扇大铁门。  

  我童年时代的记忆里真正第一次出现父亲,是在我两岁的时候,在济南齐鲁大学常柏路的房子里。1982年我到济南开会时去看过那房子,使我惊奇的是,那楼梯,那客厅竞和我记忆中的完全一模一样,足见两岁时的记忆已经很可靠了;不过,说起来有点泄气,这次记忆中的父亲正在撒尿。母亲带我到便所去撒尿,尿不出,父亲走了进来,做示范,母亲说:“小乙,尿泡泡,爸也尿泡泡,你看,你们俩一样!”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而且,明白了,我和他一样。

  在父亲1935一1937年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有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句子好词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我很抱歉的是,这些情节我竟一丁点儿也记不起来,我只记得他和我一块儿撒尿,虽然,我很为此而感到骄傲。

  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他已经不是那个在地上爬来爬去的牛了,我也不是可以任意喊他开步走的胖小子了。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们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我发觉,他一定在很仔细地观察我,因为我老听见他跟客人们说这个傻小子怎么样怎么样,闹得我常常自己纳闷,怎么我就不知道自己身上有这些特点,值得他如此仔细过去和别人讨论。他自己从来不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只有在他和朋友们的谈话中,你才间接地知道原来他很喜欢你做了这件事或者那件事。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级时被选为小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情,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个傻小子!我刚到四川时,水土不服,身体很糟,偶尔和小朋友们一起踢一次皮球,他就显得很兴奋,自己站在草场边上看,还抿着嘴笑,表示他很高兴。他常常研究我的北京话,总是等事情过后把我的说法引述给他的朋友们听,向别人解释道:“听听,这个词北京话得这么说,多好听!”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15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由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20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听他的朋友说,在国外他很想念自己的三个孩子,可是他从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写过信虽然他倒是常给朋友们的孩子,譬如冰心先生的孩子们写过不少有趣的信。

  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仍然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他还把这个写到文章里,说自己的晚年有“可喜的寂寞”,儿子闺女和伙伴们谈话,争论得不亦乐乎,他竞一句话也插不上,因为一点也听不懂!

  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知道准有车票,放得也是地方,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问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男人之间的爱,父爱,深厚的父爱表达得竟是如此奇特!

  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同样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的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饭后大家请他表演节目,他说当了公公不再当众唱戏,改说故事,于是讲了他的内蒙之行观感。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这是续矿石标本之后他送给我的第二份礼物,以后,一直挂在我的床前。可惜,后来红卫兵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下乱踩,等他们走后,我由地上将它们拣起藏好,保存至今,虽然残破不堪,却是我的最珍贵的宝贝。

  直到前几年,我由他的文章中才发现,父亲对孩子教育竞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伴他度过了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作爱回报给他。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P9-13

序言

  散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影响广泛、备受广大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凡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凭借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散文佳作,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

  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令我们感动不已,如至爱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浪漫动人的爱情,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能够感动心灵、给人带来启迪或感悟的文章,不仅可以净化思想,荡涤心灵,而且还可以受到艺术熏陶,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

  鉴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最感动人的100篇散文》。本书精选了公认最好的100篇中外散文,分为“父爱如山”、“感悟母爱”、“浓浓亲情”、“何日重逢君”、“往事并不如烟”、“思念绵绵到故园”、“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向生命鞠躬”八个部分。这些散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有的语言平实质朴,看似平常,细品却有博大的人间真气象,于细微之处体现了深沉醇厚的父母之爱,有的真情追忆,在平静的细诉中蕴含沉痛的悲思,体现了意悲而远、感人至深的怀念之情;有的感情深切真挚,布局精巧,讲述了极其感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有的格调高雅,艺术气息浓郁,在感悟生命的同时,更获得哲学的启迪,使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得以提升。总之,所选文章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情至深处无言辞,落于笔端即华章,这些体现了人间至情的作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学习、研究中外散文的范本,也能使读者领略文学艺术的神奇魅力。同时,通过“入选理由”、“作者简介”、“作品赏析”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营养;精心选配的200余幅契合文意的图片和艺术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一个立体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学习知识、提高阅读效果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目录
试读章节
序言
普通信息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19306
出版时间 2007-04-01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作者 鲁迅//屠格涅夫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开本 16开
影印版本 原版
页数 463
印刷时间 2007-04-01
包装 平装
出次 1
0.666
字数 433
出版商国别 CN
29
中图法分类号 I16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张 29.5
印次 1
正文语种
出地 辽宁
媒质 图书
170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230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是否套装 单册
我的足迹
您暂未有浏览记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