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公元2004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媒体上,公开了驻伊美军虐俘(囚)照片,举世震惊。
本书对虐俘(囚)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评述,回顾了虐俘(囚)事件的“引爆”经过及所造成的全球“震荡”,对虐俘(囚)事件进行了理性的历史性的透析;分析了虐俘(囚)事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美国应负的责任;剖析了美国一些政客所标榜的人权、民主、自由的实质;揭示了美国“人权卫士”的双重标准和“自由女神”的两副面孔。
“囚”、“俘”辨析
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摘录)
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摘录)
第一章 举世震惊的丑闻
丑闻是怎样揭出来的
令人发指惨不忍睹
人间地狱
震惊与声讨
巧舌如簧的个别行为
欲盖弥彰的华府罪恶
免费的清醒剂
第二章 人权卫士把自己的招牌砸了
人权卫士的又一次表演
两副嘴脸与三只眼
来自西班牙的义愤
暴力文化孕育虐俘事件
种族歧视:虐俘事件的国内版
谁还信人权卫士的表白
第三章 法制国家的美妙神话
文本上的法制国家
法制国家在伊拉克的作为
法的游戏
游戏的法
一场没有法律依据的战争
虐俘违反了多少天条
美国是怎样遵守国际法的
谁是无赖
美国政府应该负有的虐俘责任
第四章 从虐俘看美国的民主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
民主自由阳光下的伊拉克
民主与自由:支持还是反对
“冷战”后美国对外用兵清单
第五章 行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自由是一张不兑现的支票
奴隶制在美利坚的复归
天使岛上的自由梦
并不如烟飘散的虐俘史
残害中朝战俘的元凶
参考引用文献
感谢与说明
尽管在虐俘事件的报道上抢了“第一”,但CBS推迟播发新闻的做法还是遭到了批评。许多美国人认为,CBS“放弃了媒体的责任”,像这么重大的新闻,推迟一两天也就罢了,CBS竟推迟了两周才播发,耽搁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对于批评,杰夫表示,将虐俘照片推迟两周播发是他本人新闻生涯中最艰难的决定。他说:“作为新闻媒体,你不能完全不考虑政府的意见。”
2004年5月14日的《环球时报》还说:
就在CBS揭开“虐俘丑闻”的第三天,《纽约客》杂志登出了更多的虐俘照片。照片刊登后,《纽约客》的网站因为上网的人太多而导致服务器瘫痪了几小时。这些虐俘照片是《纽约客》著名记者赫希通过秘密途径搞到的。
赫希是个不一般的人物。1969年,赫希作为自由撰稿人孤身进入越南,第一个发回美军滥杀越南平民的报道,并因此获得1970年的普利策奖。
还有两家媒体值得关注:
一是受到压制的英国《每日镜报》。2004年5月1日,《每日镜报》登出了英军士兵虐俘的一系列照片,英国舆论一片哗然。与美国媒体不同的是,《每日镜报》的主编皮尔斯·摩根承受了政府的强大压力。英国政府和军方异口同声地质疑照片的真实性。英国议会下院国防特别委员会宣布将对摩根进行质询,要求他证实这些虐俘照片的真实性,并说出向该报提供照片的士兵姓名。
对于军方和政府的指责,摩根表示,这些照片确实无误,是由两名驻伊英军士兵提供的,绝非贸然登出。有人曾向摩根暗示,说出向该报提供照片的士兵,是摩根“解套”的最佳途径。但迄今为止,摩根却坚守保护消息来源的基本职业操守,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二是动作迟缓的美国《华盛顿邮报》。作为美国主流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在这次虐俘事件的报道中表现不佳,许多读者批评该报动作迟缓。2004年1月17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以及美联社等美国各大媒体都刊发了一条消息,说“美军注意到有关联军部队拘留中心发生虐俘事件的报道,目前已经开始进行调查”。出人意料的是,全国性大报中,只有《华盛顿邮报》对此不置一词。到了4月30日,各大媒体已经开始热炒虐俘事件,《华盛顿邮报》才在当天的报纸上刊登了一篇相关报道,同时转发了CBS用过的两张虐俘照片。但遗憾的是,整个报道还是没有上头版,而是被放到了A24版。
对于媒体在虐俘事件中的表现,美国主流学者是怎么看的呢?《环球时报》记者唐勇为此采访了华盛顿著名思想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媒体研究专家托马斯·曼。托马斯·曼认为,美国媒体对整个事件的报道是负责任的,虽然这次事件使美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但“美国新闻媒体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P4-5
驻伊美军虐俘(囚)事件备忘录
2003年10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红十字会)秘密视察了阿布格莱卜监狱,然后向美国军方高层递交了一份关于虐俘细节的报告。
2004年1月13日,美军第372宪兵连士兵达比将一张磁盘放在了军方调查员的床上,盘里存有美军虐待伊拉克俘虏的照片。
2004年1月16日,美国军方开始对阿布格莱卜监狱虐俘事件展开刑事调查。
2004年4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向五角大楼发出通知,表示要公开虐俘照片;4月14目,美国军方要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延期公开照片,以免引起反美暴力行动。
2004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虐俘照片。
2004年5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就虐俘事件向阿拉伯世界道歉。
2004年5月7日,美国参众两院委员会举行公开听证会。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听证会上就虐俘事件作证。拉姆斯菲尔德表示,将对受害者给予适当补偿,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彻查此案。
2004年5月7日,美国军方正式对虐俘女兵林迪·英格兰提出十九项指控,其中十三项与虐俘有关。
2004年5月14日,五角大楼官员不情愿地承认,美军士兵审讯伊拉克被囚人员时所采取的经过上级批准的审讯方法可能违反了《日内瓦公约》的有关条款。
2005年1月,虐俘美军士兵查尔斯·格拉纳被审判,并被判处十年监禁。
2005年5月2日,美国女兵林迪·英格兰在得克萨斯州胡德堡军事法庭受审。
2005年9月27日,美国军事法庭判处林迪·英格兰三年监禁。此前,另外两名同案犯被定罪,六名与军方达成认罪求情协议。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