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指南
小说是文学的虚构,但故事是生活的真实。百年时光,历史一瞬,千百位用现代汉语写作的个体以优美的文字、动人的故事、深刻的思想在史书之外构筑了文学的百年。令人仰赖这些文字怡情悦性、更能通过它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兼以体昧生活。出于敬畏历史之心,本乎赏鉴文学之意,我们不以人废文,不因人兴文,纯以文学的标准,撷取20世纪短篇小说中的百篇精品,以颗颗璀璨的小珠,串成百年文学纪念的项链……
上卷
鲁迅
狂人日记(1)
铸剑 (11)
彭家煌
怂恿(28)
赖和
一杆"秤仔"(45)
郁达夫
过去(54)
台静农
拜堂(70)
废名
桃园 (76)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84)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120)
吴组缃
菜竹山房(142)
冰心
分(150)
茅盾
林家铺子(159)
穆时英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195)
巴金
月夜(217)
艾芜
山峡中(225)
施蛰存
春阳(241)
张天翼
包氏父子(250)
沈从文
丈夫(287)
萧乾
邓山东(305)
老舍
断魂枪(313)
吕赫若
牛车(321)
叶绍钧
英文教授(348)
端木蕻良
鸳鹭湖的忧郁(369)
徐讦
赌窟里的花魂(379)
师陀
颜料盒(402)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409)
萧红
小城三月(424)
张爱玲
封锁(446)
骆宾基
北望园的春天(458)
吴浊流
先生妈(482)
康濯
灾难的明天(495)
路翎
英雄的舞蹈(525)
钱钟书
上帝的梦(531)
中卷
孙犁
嘱咐(1)
许地山
春桃(11)
马烽
金宝娘(30)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44)
丰村
美丽(81)
王愿坚
七根火柴(108)
茹志鹃
百合花(112)
赵树理
"锻炼锻炼"(122)
钟理和
原乡人(142)
杨逵
春光关不住(154)
白先勇
游园惊梦(160)
王祯和
嫁妆一牛车(182)
黄春明
儿子的大玩偶(203)
林海音
金鲤鱼的百裥裙(224)
陈若曦
尹县长(236)
陈映真
夜行货车(255)
张洁
爱,是不能忘记的(291)
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308)
陆文夫
小贩世家(326)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340)
张辛欣
我在哪儿错过了你?(352)
宗璞
鲁鲁(382)
张贤亮
灵与肉(395)
汪曾祺
受戒(420)
韩少功
西望茅草地(439)
古华
爬满青藤的木屋(468)
邓友梅
寻访"画儿韩"(493)
冯骥才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507)
乌热尔图
七叉犄角的公鹿(518)
张承志
大坂(532)
吴若增
翡翠烟嘴(551)
下卷
李陀
七奶奶(1)
李杭育
最后一个渔佬儿(10)
邵振国
麦客(25)
扎西达娃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56)
史铁生
命若琴弦(79)
阿城
遍地风流(三篇)(100)
残雪
山上的小屋(110)
陈村
一天(115)
刘西鸿
你不可改变我(129)
马原
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149)
张大春
公寓导游(164)
刘恒
狗日的粮食(179)
林斤澜
哆嗦(192)
李锐
厚土(201)
刘震云
塔铺(220)
格非
青黄(247)
余华
鲜血梅花(268)
陈染
空的窗(284)
叶兆言
雪地传说(299)
朱文
傍晚光线下的一百二十个人物(309)
阿成
赵一曼女士(329)
张炜
怀念黑潭中的黑鱼(338)
苏童
两个厨子(346)
李佩甫
学习微笑(356)
毕飞宇
哺乳期的女人(394)
李冯
墙(403)
刘庆邦
鞋(412)
红柯
美丽奴羊(424)
莫言
拇指铐(431)
周洁茹
我们干点什么吧(450)
铁凝
B城夫妻(467)
石舒清
清水里的刀子(477)
尤凤伟
为兄弟国瑞善后(487)
迟子建
清水洗尘(497)
周大新
宣德年问的一些希望(516)
王安忆
酒徒(533)
编后记(556)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P1-3
我从小学起就爱上了散文这种文体。经过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在国文课上,读的都是中国古代的散文。从先秦的庄子和孟子读起,经过了汉代的司马迁和贾谊等,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散文,唐初的四杰,以及以后的唐宋八大家,一直到明代的归有光,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小品,最后是清代的桐城派和龚自珍等人的文章,没有读不到的。到了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十年,《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书早已从我的书案上绝迹;可是,偶尔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还会背诵起整篇或整段的少年时读过的古文来。那种惨淡经营的结构、铿锵悦耳的节奏、恢宏诡奇的想像、深邃精密的思想、灵动活泼的文体、石破天惊的比喻、丰盈充沛的真情、品味不尽的神韵,所有这一切,都"润物细无声"似地流入我的灵府,使我精神为之抖擞,心情为之振奋,心旷神怡,消除烦闷,仿佛受到了一次净化,乐不可支了。
中国确实是世界散文大国。
可是,这一个彰明昭著的事实,最初我却视而不见,是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才认识到的。
我在大学里读的是西洋文学系,对西方散文情有独钟,平日侈谈英国散文诸大家,旁及法国和美国。德国也是西方文学大国,诗歌、小说、戏剧,成绩斐然,而散文名家则寥若晨星。可见文学品种是与民族性有密切联系的。这一点好像还没有人明确地谈到过,我颇以为是憾事。
中国的民族性大概最宜于散文和诗歌。我在这里讲的散文是指有真情实感又具有高超的艺术性的散文,一般用散文写成的文字,不管思想性多么高,如果缺少真感情和文采,也算不上文学散文。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文学散文占有很大的比例。经部中有好散文,史部中更多,司马迁不就是公认的伟大的散文作家吗?子部中有好散文,孟子(有时归入经部)和庄子可为代表。集部中除了诗歌外,绝大部分都是散文。我没有做过细致的统计,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散文的分量肯定占绝对的优势。名篇佳作,辉耀千古,中国是世界散文大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20世纪早期,中国爆发了一场文学革命,就是"五四运动",举凡文学、艺术、哲学,以及政治、经济,无不受其影响,而文学尤甚,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文言改白话,这是几千年文学史上一场剧变。新旧两派争论极为激烈,最后是白话统一了文坛,没有人再怀疑白话的能力了。
到了今天,"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在这一段漫长的时期内,评论"五四运动"的文章,多如过江之鲫,至今未绝。但是,从各种不同的文体上评断其优劣成败者,愧我庸陋,尚未见到。我不是文学史家,对古代文学史和近现代文学史知之甚少。但是,常言道:一瓶醋不响,半瓶醋晃荡。我连半瓶也没有,却偏想晃荡一下。常言又道:抛砖引玉。我的意见连砖头都够不上,抛出去,用意不过是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而已。
大家都知道,"五四运动"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结果是西方文化胜利了。专就文学而论,德国大诗人歌德晚年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想法。他究竟是怎样想的,我们并不完全清楚。事实是,随着西化在全世界的推进,欧美文学也一步一步地影响了全世界的文学创作。中国加入文学西化的行列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比印度晚得多。据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是从"五四"开始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可为代表。文学的世界化或者干脆说就是西化,其含义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主要表现在形式上,西方的文学创作形式,特别是小说和戏剧,几乎统一了全球,而其思想内涵和感情色彩,则仍然是民族的,这是轻易化不了的。
从小说来看,鲁迅以后的短篇小说,在形式上,同欧美的毫无差异。唐代的传奇一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等等的影响一点也没有了。茅盾和巴金以后的长篇小说,情况也一样,《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的痕迹一点也不见了。从戏剧来看,曹禺的名剧在形式上同易卜生有什么区别呢?在其中还能看到关汉卿的影子吗? 诗歌的情况有所不同。西方诗歌,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诗歌一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很难说,西方的诗歌在形式上统一了世界。中国古代诗歌,形式虽然也比较多,但数目究竟有限。"五四"改写白话诗以后,形式如脱缰的野马,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形式,每一首诗形式都可以不同。有的诗有韵律,有的诗则什么都没有,诗与非诗的界限难以划分。我不是诗人,本来对新诗不应当乱发表意见。但是,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旧诗能背上一两百篇。我虽然不会摇头晃脑而曼声吟咏之,读来也觉得神清气爽、心潮震荡。但新诗我却一首都没背过,而且是越读越乏味。到了今天,看到新诗,我就望望然而去之。我以一个谈禅的野狐的身份感觉到,新诗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形式。既然叫诗,必有诗的形式。虽然目前的新诗在形式方面有无限的自由性;但是诗歌是带着枷锁的舞蹈,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除掉枷锁,仅凭一点诗意--有时连诗意都没有--怎么能称之为诗呢?汉文是富于含蓄性和模糊性的语言,最适宜于诗歌创作,到了新诗,这些优点都不见了。总之,我认为,"五四"以后,在各种文体中,诗歌是最不成功的。
谈到散文,则情况完全相反。散文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所以,很难说中国现代散文在形式上受了西方什么影响。在情调方面,在韵味方面,中国散文受点西方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但中国白话散文凭借的是丰厚的几千年的优异传统。恐怕20世纪的散文家都或多或少地读过古文,受到古代散文的熏陶。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不会不受到古代散文的影响。古代优秀的散文名篇没有哪一篇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这一点也会影响当今的散文作家。总之,20世纪的中国散文,上承几千年的遗绪,含英咀华,吸萃扬芬,吞吐百家,熔铸古今,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成功的文体。
由谢冕教授主编,范希文先生襄助的《百年百篇文学精选读本》,必有极其精到之处。谢冕教授是著名文艺批评家,自己又是诗人和作家,范希文先生是著名编辑家,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见解都向有独到。我相信,这套书的出版会对读者起到激浊扬清的作用,令文坛发出新的更晃耀的光芒。
2000年10月14日
20世纪刚刚结束就来选编这百年的优秀作品,就像站在一个不能回去的时间门槛回望一条漫漫长路。百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饱经忧患的历史,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艰辛,从世纪初告别封建暗夜,进入现代社会,到了世纪末,现代化的努力还在争取之中。一个世纪的梦想,中国人的人生情怀,社会精神的丰富性,是历史教科书所不能承担的表达,惟有文学是这种情感成分,精神因素保留最多的一个领域。文学因关注个体而关注国家和社会,在以人为本的人类社会里,国家和历史作为人的生存环境,在无数个体生命的感觉之中才可能是真实的。由个体生命感觉提出的伦理诉求和伦理构想而建立起自己的秩序的社会才是人道的。文学的使命就是为此而不懈努力的一种学科。在我们选编这部百年优秀小说的过程中,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文学的这一独特魅力。一百年来,中国作家对于我们身处的世界、对于人的生存境遇,对于性和自然、对于政治和历史,对于传统和现实,表达出的敏锐的感觉和理解,以及对整个宇宙和时间的意义的领悟,使20世纪的中国文学呈现出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因此,这部百年选本尽管难以做到周全,但它努力做到更接近于艺术本质。首先它不是某种统一立场的产物,也不以文学史作为支点来统率整个选本。我们绝不回避中国作家道义承担,使命承诺的传统,也对各种文化姿态的自守精神予以尊重。总之,这是一次面对具体文本的感受过程,以文本为中心,而非观念选择文本的操作。"好作品主义"是我们惟一可以说得出的遴选标准。"好作品"涵盖了真、善、美这一既是道德的也是审美的内容。它可能是富于思想启蒙意义的,也可能是因艺术探索而有特殊意义的,可能是一个时代主体思潮的直射,也可能是流淌在主体文学之河两岸的细小支流。但无论作家对小说赋予何种功利期待,作品的艺术含量始终是一个重要尺度。正是百年回眸,看历史每个块状时期呈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业已冲淡,最重要的是我们身处的环境对多元化的承认,作品空间不再被单一的阅读方式所逼仄,广阔开放多层次的阅读空间的建立释放了作品多样性的自由品质。因此,百年选本的命运应该是真诚的写作与真诚的阅读之间的重合。
这部选本最终放弃遵守严格的时间概念,而以"五四"现代小说文体的确立为开端,这就将涵盖于20世纪前十几年的清末民初小说排开在外了。这种以文体为界,以类型为别的选择,实际上是对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小说的选择。因此选本即是自"五四"新文学革命的一个大时代的整体概念。
此外,作品按发表年代序列,用一句流行语说"排名不分先后"。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避免了为作家排座次的困难。再有,由于作家的艺术观念不同,身处的地域环境不同,生活的观照面不同,我们在同一时间里便可以看到反映生活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作品,看到生活中的差异和多样化,社会精神的丰富性,更有利于对生活的历史画面有一个全景式的认识。
最后我们要感谢对我们的编选工作给予过极大帮助和参加写作点评的同志: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福辉、港台文学研究专家黎湘萍、文学评论家蒋原伦及国内几大文学期刊资深编辑高叶梅、李敬泽、杨志广、顾建平、黄宾堂等,还要感谢现代文学馆资料室汪峰和北师大研究生王蕾等同志。
2001年3月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72号 丨 京ICP证 京B2-20171652号 丨 京ICP备16042375号-2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 京批字第直200352号 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2-0045
Copyright © 2015 - 2024 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6666505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35号39号楼1层101、2层201